徐悲鴻作品《竹石雄雞》將亮相北京誠軒秋拍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11-18 10:37:18 | 來源: 人民網(wǎng) |
徐悲鴻(1895-1953) 丙子(1936年)作 竹石雄雞
北京誠軒2014年秋季拍賣會將于11月16日至24日在北京昆侖飯店舉行,推出中國書畫、油畫雕塑、瓷器工藝品、錢幣郵品四個項目,共計七個專場。
1935年秋,徐悲鴻因“慕八桂山水之勝”,離開南京遠赴廣西,受到李宗仁等軍政要人的熱情款待,在當?shù)赜螝v將近一個月,秀麗的自然風光、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給他留下極好的印象,而鑒于徐悲鴻的社會影響力,廣西當局也極力拉攏。翌年,徐悲鴻受聘為廣西省政府顧問,九月上旬,隨省政府遷至桂林,宛如仙境的山水激起他創(chuàng)作的熱情和靈感,每天勤于繪畫,并著手籌辦美術學院,甚至萌生長居桂林的想法。或許是遠離社會紛擾,此時作品多呈現(xiàn)出一種寧靜面貌,富有清新的水墨韻味。
《竹石雄雞》繪于初到桂林后的重陽節(jié),畫上一只雄雞立于石上,石后數(shù)莖修竹。雄雞一足屈曲,一足直立,尾羽高翹,正回首凝視,眼眸炯炯。畫家以靈活多變的筆法和墨色表現(xiàn)器宇軒昂的雄雞,頭冠與雙足筆法精細嚴謹,頸和背則通過寥寥數(shù)筆表現(xiàn)蓬松的羽毛,腹部用濃淡不一的水墨暈染,尾巴則以濃墨大筆掃出,冠紅如火,尾黑似漆,在線與面、精與粗、紅與黑的對比中,栩栩如生的雄雞形象躍然紙面。它腳下的巖石,則僅靠濕墨勾勒及赭石暈染,輔以些微綠色表示苔蘚,饒具生意。
石后的三竿修竹,斜伸向左上方,最前邊的濃墨細竹傾勢較顯,與其后兩枝交叉相倚,打破后者的平行關系,下方一叢竹葉橫逸,弱化了竹竿的細秀和單調(diào),亦令構圖穩(wěn)固活潑。通常來講,徐悲鴻用筆并不追求書法意味,而是致力于物象的造型,他畫竹往往用大筆刷出竹竿,以形成陰面深黑、光面留白的效果,從而表現(xiàn)立體感。此作中的竹子卻并未采用慣常的畫法,而是以傳統(tǒng)的寫意法為之,毛筆側鋒掃出的竹竿,沒有過多明暗對比,僅在竹節(jié)處以濃墨勾點,濃淡墨相摻寫成的竹葉,在畫面上形成一種均衡的節(jié)奏感,營造出竹影婆娑的文人畫意境。徐悲鴻推崇宋畫,尤其是北宋花鳥,他主張用寫生改造傳統(tǒng)水墨,將西畫的藝術語言與傳統(tǒng)融為一體,正是對宋人花鳥自然主義精神的繼承,此作可為一證。
徐悲鴻畫動物每每托物言志,對于竹雞,他曾在《新民晚報》發(fā)表文章稱,“竹”用以象征正直;“雞”能報曉,所謂“雄雞一聲天下白”;合起來在中國老套說法稱作“竹報平安”。但深究徐悲鴻這段時間的私人生活,此作繪竹雞,應更有深意。
1936年春天,因蔣碧薇的干涉,孫多慈致函徐悲鴻稱,暑假后她將要出去自己奮斗,字里行間頗有從此訣別的意味。徐悲鴻隨即繪一幅《竹石圖》,題“一卷石,數(shù)竿竹。無他求,志已足。”言語凄然,遠赴廣西也與之相關。同年9月19日(陰歷八月初四),得孫多慈寄紅豆一枚,而未著一字,甚感傷心。因此,在這一時期畫雄雞的作品中,徐悲鴻常題“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句,典出《詩經(jīng)·鄭風·風雨》,意為懷念遠人。而寫其回首狀,則是為“側身長顧求其群”。
重陽,自古就是登高懷遠的節(jié)日,雄雞長顧,風竹搖曳,寄意何在,自然無須多言。在徐悲鴻多程式化且深具戰(zhàn)斗意義的雄雞中,偶有抒懷寫意之作,且氣息自然生動,實屬難得,不失為他此類題材的代表作。
相關新聞
新聞推薦
- 中國成功發(fā)射實踐二十五號衛(wèi)星 中國航天2025年開門紅2025-01-07
- “重走海絲路之遇見媽祖”活動在湄洲島啟動2025-01-07
- 香港玩具展匯聚全球商家展示新品2025-01-07
- 兩岸一家親,這條路他走了36年2025-01-07
- “邊檢+”,讓臺胞往來更便捷2025-01-07
- 第二屆“金陶笛杯”兩岸陶笛邀請賽圓滿收官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