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ECFA對臺灣到底意味著什么?

在今年兩岸關系熱點當中,“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ECFA)的存廢備受關注。9月12日,ECFA實施將屆滿10周年。對于不斷限縮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意在推動兩岸全面“脫鉤”的民進黨當局而言,ECFA是其極為罕見的一直力保的對象:蔡英文在參加2012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時便表示將會“概括承受”;2020年,民進黨繼續(xù)執(zhí)政后,民進黨當局“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更直接呼吁兩岸應該“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不要停止ECFA。

 

為什么民進黨當局會對ECFA存廢如此上心?原因很簡單,當家方知柴米貴。蔡英文和民進黨或許可以通過強打“反中拒統(tǒng)”牌、操弄“臺獨”意識形態(tài)激情獲得一時選舉的勝利,但面對與ECFA緊密相連的島內工商界、普通民眾,就必須回歸現實,理性務實對待ECFA。

 

失去ECFA對臺灣到底意味著什么?

 

失去ECFA,臺灣社會將蒙受巨額損失。誠如國臺辦發(fā)言人所指出的那樣,ECFA為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同胞帶來諸多好處。僅以ECFA早期收獲清單為例,截止2020年3月底,在貨物貿易領域,大陸對臺累計減免關稅約68.03億美元,遠超大陸對臺出口享受的減免關稅。在服務貿易領域,臺灣共有56家金融企業(yè)和超過1000家非金融企業(yè)利用早期收獲優(yōu)惠政策在大陸提供服務,41部臺灣電影被核準引進大陸。即便如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所強調的那樣,ECFA只影響臺總出口的5%,但在島內社會經濟遭遇新冠疫情重創(chuàng)、庶民經濟一片哀嚎亟待活水的情況下,失去ECFA將是臺灣社會難以承受之重,很難預料會有多少中小企業(yè)和民眾失業(yè)。

 

失去ECFA,臺灣將被徹底關上參與區(qū)域經濟合作的大門,經濟陷入邊緣化困境。臺灣是一個典型的淺碟型經濟體,經濟發(fā)展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迫切需要降低貿易壁壘、積極參與區(qū)域合作。馬英九執(zhí)政時期,由于有“九二共識”作為政治基礎,兩岸簽署ECFA后,臺灣隨即成功與新加坡、新西蘭洽簽經濟合作協(xié)議,初步實現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及臺與其他經濟體洽簽經濟合作協(xié)議齊頭并進的良性循環(huán)。但遺憾的是,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臺后,兩岸經濟制度化合作被迫中止,不僅使臺灣的競爭力在不斷虛耗空轉中迅速流逝,更使得臺灣經濟面臨嚴酷邊緣化困境。

 

失去ECFA對臺灣到底意味著什么?

 

臺當局拒絕與大陸深化經濟制度化合作,但大陸不可能停下來等臺灣。大陸隨即與臺灣主要競爭對手韓國簽署了FTA,并深度參與、推動RCEP談判。目前,涵蓋東盟、日本與韓國等20多億人口的RCEP即將生效。對RCEP成員的貿易額占臺對外貿易總額約六成、對外投資總額的六點五成。RCEP生效后,成員之間可享受貿易零關稅、生產供應鏈專業(yè)分工等紅利,但臺灣卻無緣參與,臺商可能被迫將生產基地外移到RCEP成員。

 

更需直言的是,以今天中國大陸的綜合實力而言,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會不顧及中國大陸的態(tài)度而選擇與臺灣進行經貿談判或者歡迎其參與區(qū)域經濟合作。

 

從這個意義上講,從“大陸走向世界”是臺灣對外經濟合作的必然選擇,而失去了ECFA,臺灣將徹底失去參與區(qū)域合作的機會?;蛟S民進黨當局會選擇死死抱緊美國大腿,“量全島之物力,結美利堅之歡心”,似乎只要堅決倒向美國、深度融入美國主導的產業(yè)鏈,臺灣就能“從美國走向世界”并實現與大陸的“全面脫鉤”。

 

但民進黨當局需要明白的是,姑且不論臺灣對大陸和美國出口依賴度的巨大差異,只需思考一下:當臺灣只剩下美國這唯一選擇時,貪婪成性的美國會開出怎樣的價碼,臺灣民眾又將付出何種沉重代價?!

 

失去ECFA對臺灣到底意味著什么?

 

更重要的是,失去ECFA,臺灣將失去大陸對兩岸關系的善意期待,臺海局勢將面臨極大風險。整體來講,ECFA屬于典型的互惠互利,但客觀而言,ECFA更多反映出大陸對臺灣產業(yè)和普通民眾的照顧。僅以ECFA早收清單為例,對臺石化、農產品等行業(yè)開放讓步力度超過任何類似自由貿易協(xié)定。為什么大陸沒有在兩岸經貿談判中斤斤計較?其關鍵還在于大陸將臺灣視為一家人,家庭內部事務自然可以有商有量,不必像外人一般錙銖必較。

 

但如果民進黨當局不知收斂,把大陸的善意視為軟弱,在“借勢謀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甚至觸及“一個中國”政策紅線,ECFA便失去了存續(xù)的基礎。依據ECFA第16條規(guī)定,大陸可以單方面提出終止。而如果兩岸真走到那一步,就意味著大陸對臺灣、對兩岸關系前景的看法和態(tài)度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到時候,勢必要老賬新賬一起算!(特約作者:沐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