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Observe
展望2018:兩岸關系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
編輯: 何婧 | 時間: 2018-01-05 | 來源: 海峽飛虹專稿 |
2017年,是臺海局勢發(fā)生復雜變化、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面臨嚴峻挑戰(zhàn)的一年。自2016年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民進黨重返“執(zhí)政”以來,臺灣內部政治生態(tài)發(fā)生改變。由于蔡英文當局拒不認同體現(xiàn)“一個中國”核心內涵的“九二共識”,導致海峽兩岸關系急劇惡化。一年來,兩岸官方接觸、聯(lián)系依然完全中斷,不過,民間交流交往還保持一定的“熱度”,兩岸政治關系總體上處于“冷和”態(tài)勢。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描繪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藍圖以及對臺政策,對臺灣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總體而言,大陸方面保持了高度的戰(zhàn)略定力,牢牢掌握著兩岸關系發(fā)展的主導權,維護了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大格局。“臺獨”實力在島內的鼓噪開始走下坡路,已經無法對兩岸關系發(fā)展產生較大的影響,更無力逆轉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大方向。
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認識到臺灣的前途在于大陸,在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望2018,兩岸同胞必將克服種種困難,突破層層障礙,推動兩岸關系沖破黎明前的黑暗,兩岸關系將迎來曙光。
從2016年5月民進黨“執(zhí)政”以來,蔡英文當局一直拒絕繼續(xù)回答“未完成的答卷”。2017年5月,蔡英文拋出了“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所謂的“三新”主張,企圖蒙混“過關”、“維持現(xiàn)狀”,這與大陸及海內外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人民的要求相差太遠。
面對大陸強大的壓力,蔡英文當局采取了回避、“以拖待變”、“柔性臺獨”乃至“軟對抗”的方式。但是,在島內,蔡英文當局在各個領域全面推行“去中國化”,其中“文化臺獨”尤為突出。
1、蔡英文當局加速推行“去中國化”,以割裂兩岸關系的聯(lián)結。蔡英文當局避免與中國大陸發(fā)生正面交鋒,但暗地里一直推行“文化臺獨”。這一年中,蔡英文當局取消“遙祭黃陵”,降格“鄭成功祭典”等。凡此種種,造成臺灣民眾的國家認同產生模糊。國臺辦發(fā)言人馬曉光表示,蔡英文當局的“去中國化”,在國家統(tǒng)一與民族復興的歷史趨勢中是“倒行逆施”。
2、蔡英文當局通過多種手段打擊限制兩岸交流,打擊統(tǒng)派,操弄民眾對大陸的敵意。民進黨上臺以來,一邊稱要“維持現(xiàn)狀”,一邊卻極力限制兩岸交流,抬高兩岸敵意。如蔡英文當局推出“臺灣保防工作法”草案,稱有5000“共諜”在臺灣;同時給大陸官員、學者、民眾赴臺交流設置重重障礙,甚至要求大陸赴臺人士簽署“切結書”等。
2017年12月下旬,臺灣萬名勞工與學生團體舉行反“勞基法”修惡大游行,在“行政院”前靜坐的游行群眾,晚間再度與警方爆發(fā)肢體沖突。(臺灣《中時電子報》資料圖)
蔡英文當局對島內“臺獨”分裂分子一味地袒護,而對于主張兩岸和平統(tǒng)一的力量和人士卻采取各種手段迫害。12月19日,新黨4名青年黨工遭臺灣有關部門以違反“臺灣安全法”、“協(xié)助大陸刺探臺灣情資”為名調查并帶走,此事引發(fā)了島內外各界的關注。兩岸學者紛紛表示,蔡英文當局藉司法之名,打壓反“獨”促統(tǒng)力量,對兩岸關系造成了非常負面的影響。
3、兩岸在涉外領域的摩擦加劇。2017年,臺灣不再有資格參加第70屆世界衛(wèi)生大會。對此,中臺辦、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表示,蔡英文當局不接受“九二共識”,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的政治基礎,使得兩岸之間有關部門的商談機制中斷,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臺灣地區(qū)參加世界衛(wèi)生大會的前提和基礎不復存在。對此,蔡英文當局非但不反省其兩岸政策,反而稱遭到“中國大陸的打壓”。蔡英文當局破壞了“九二共識”這個共同的政治基礎,企圖利用“國際空間”拓展“臺獨空間”,其幻想必定落空。
針對2016年臺灣政局的變化,面對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謀求“柔性臺獨”的圖謀,大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進行了遏制,反“獨”斗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大陸已經牢牢掌握了兩岸關系發(fā)展的主導權。
2017年12月27日,全國臺商協(xié)會會長會議暨“海峽兩岸產業(yè)合作區(qū)”授牌儀式在成都舉行。“海峽兩岸產業(yè)合作區(qū)”的授牌是繼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員會、商務部等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授予“海峽兩岸產業(yè)合作區(qū)”后的又一個西部“合作區(qū)”授牌。(央廣網資料圖片)
2017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了大會報告。十九大報告中有四處提及兩岸關系,“報告”明確宣示:必須繼續(xù)堅持“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強調“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承諾“我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對不能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 十九大以來,解放軍軍機多次對臺灣島進行了繞島飛行,錘煉提升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
此外,十九大報告還提出了一系列促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重大政策舉措,充分體現(xiàn)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fā)展的重要思想,對于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增強兩岸命運共同體認知等方面有重大意義。
2017年,大陸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兩岸民間交流與合作,在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上邁出了實質步伐,兩岸民間交流持續(xù)處于較為熱絡的狀態(tài)。大陸堅持為臺灣同胞辦好事、做實事,先后出臺20多項政策措施,使臺灣同胞在大陸求學有了更多選擇,就業(yè)有了更廣空間,旅行有了更大便利,生活有了更優(yōu)保障。
兩岸經貿合作保持穩(wěn)定,發(fā)展勢頭強勁。2017年大陸對臺出口同比上升7.3%,進口同比上升10.2%。2017年1月至11月,臺灣向大陸及港澳出口累計1174.73億美元,占臺灣出口總額的40.8%,大陸依舊是臺灣最重要的貿易伙伴。
2017年5月,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yè)聯(lián)誼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fā)來賀信,充分體現(xiàn)了大陸對于臺企聯(lián)和廣大臺商的高度重視和深情關懷。11月,福建省政府宣布將率先推動解決臺企與大陸企業(yè)、臺灣居民與大陸居民實現(xiàn)基本相同待遇,切實保障臺胞群體合法權益。此外,海峽兩岸產業(yè)合作區(qū)分別在廣西、四川授牌成立,兩岸企業(yè)家紫金山峰會在南京舉行,“臺商走電商”和“京東·臺企名品館”上線……這些都有力地推動了兩岸經貿交流活動的深化和發(fā)展。
2017年5月24日 全國臺企聯(lián)成立十周年慶典晚會在京舉辦。 (新華社資料圖片)
第九屆海峽論壇在福建舉辦、“2017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在上海舉行、第三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開幕……,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和學生來大陸學習、工作以及創(chuàng)業(yè),尋找發(fā)展機會。兩岸青年通過體驗式、互動式、參與式等多種方式開展交流,加深了臺灣青年對大陸的了解,加深了兩岸青年間的感情。
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根”和“魂”,是維系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2017年下半年,由兩岸合編的高中語文教材入島,被臺灣多所學校使用,受到了不少島內師生的歡迎。這是對蔡英文“文化臺獨”倒行逆施的有力回擊。
由福建師大兩岸文化發(fā)展研究中心、福建師大文學院和臺灣中華文化教育學會等兩岸機構合作編寫的語文教材項目——《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2017年10月正式在臺灣出版并在臺北、臺中、高雄等多所高中投入使用。臺北市萬芳高中學生施國威說,教材上有很多的圖例解釋,非常實用,新課本讓他對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更濃了。(資料圖片)
30年來,兩岸交流歷經不少波折與轉變,當前又進入一個關鍵時刻。30年歷程表明,惟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排除“臺獨”干擾,方可保障兩岸關系行穩(wěn)致遠。
2017年12月29日,蔡英文在“年終記者會”上宣稱“兩岸關系不會暴走、不會僵住、也不會走回在過去國民黨威權時代,不相往來的老路”,同時她又宣稱要“強化‘國防’戰(zhàn)力”、“‘國防’自主”,“有責任捍衛(wèi)‘國家的主權’,也有責任維系區(qū)域的和平跟穩(wěn)定。”蔡英文的講話,表明她將繼續(xù)拒絕體現(xiàn)“一個中國”核心內涵的“九二共識”,她將繼續(xù)走在“柔性臺獨”甚至“以武拒統(tǒng)”、“挾洋拒統(tǒng)”錯誤的道路上,將可能繼續(xù)在兩岸關系上制造事端、掀起風波。
對此,大陸方面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和應對之策。大陸將在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支持下,堅決反對和遏制“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大局;大陸將繼續(xù)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推動兩岸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fā)展,厚植利益情感紐帶,促進同胞心靈契合,持續(xù)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扎實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
“一樣的大地,一樣的天空,你我未來命運相與共;一樣的皮膚,一樣的臉孔,心中擁有同是一個夢……”“兩岸一家親——紀念兩岸開放民間交流30周年特別節(jié)目”2017年11月底在京錄制(國際在線資料圖)
我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參與到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fā)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來,在共圓中國夢的過程中實現(xiàn)個人和家庭的美好夢想,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反“獨”促統(tǒng)的新民意在逐漸壯大中。
2018,兩岸關系將努力突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接曙光的到來。
(本文作者冉笙祺、林彩娟、劉相平系南京大學臺灣研究所專家,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