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高中用兩岸合編教材 綠營向校方施壓稱其"統(tǒng)戰(zhàn)"

臺高中用兩岸合編教材 綠營向校方施壓稱其"統(tǒng)戰(zhàn)"

臺高中使用兩岸合編語文教材遭到綠營人士施壓。(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臺灣“中華文化教育學會”及福建師范大學合編語文教材,且被臺灣多所高中選用為參考書。不過,綠營卻見縫插針,偏偏認定其為“統(tǒng)戰(zhàn)”。近日,臺北市就有高中因選用兩岸合編教材,而遭到綠營人士的施壓。

 

據(jù)臺灣《旺報》報道,這套兩岸合編的語文教材共有兩冊,本學期已獲得多所高中選用。臺灣“中華文化教育學會”理事長、臺北教育大學教授孫劍秋透露,11月,臺北市有綠營議員要求臺北某高中校長,前往議會說明用書狀況。綠營此舉頗有“警告”意味。

 

校方因不愿涉入政治紛爭,而向孫劍秋求助,改由編書團隊成員出面說明。身為該版教材的主編,孫劍秋表示,這套教材已通過臺“國教院”審查,并無不法,對于教材陷入意識形態(tài)之爭,他也深感無奈,“編書目的在于促進兩岸語文教師交流,因此盡量選入古文名篇,當時沒想到新課綱會引起爭議,希望政治不要涉入教育。”

 

據(jù)報道,這套兩岸合編教材,分別在今年1月與6月經(jīng)臺教育部門“國教院”審定通過,且目前只有部分高中將此作為參考用書。此外,臺灣“國教院中心”主任指出,這套教材于2015年提出申請,并且填報的申請者為臺灣公司,所列編者也只有主編孫劍秋,以及幾位高中教師與學者,并不包含大陸學者,具備臺灣教科書的送審資格。

 

不過,受到部分“臺獨”學者、綠營政治人物的施壓,使用這套教材的高中校長被要求寫報告,以說明選書用意,聽聞此事的孫劍秋表示,“這讓我很擔心,怕中學老師受不了這股龐大的政治壓力”。

 

據(jù)了解,這套叢書不只精選兩岸共通的古今名篇,也收錄了近代作家的經(jīng)典文選。此外,繁體字的版本同樣也在大陸中學流通,并且獲得大陸學界的正面回響。孫劍秋無奈地說:“目的在于增進兩岸文化與語文教學交流,怎么會被扣上‘統(tǒng)戰(zhàn)’的帽子?”

 

臺高中用兩岸合編教材 綠營向校方施壓稱其"統(tǒng)戰(zhàn)"

圖為在臺灣高中使用的語文教材。(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對此,島內高校教師紛紛提出了對臺灣教育的擔憂。臺灣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須文蔚認為,大陸學術環(huán)境近來快速成長,再加上積極推廣中華文化,學生閱讀古典文學文本的數(shù)量已逐漸超越臺灣,不少大陸語文教師也自編教材,臺灣教師渴望多交流,增加教學靈感,但隨著政治環(huán)境變遷,兩岸合編教材卻被貼上意識形態(tài)的標簽。

 

臺灣世新大學教授戚嘉林則說,馬英九當局執(zhí)政期間,兩岸文教交流很常見,無關乎“統(tǒng)獨”之爭,而如今兩岸政治氣氛不佳,綠營人士見縫插針,動輒將兩岸合編語文教材貼上“統(tǒng)戰(zhàn)”的標簽,傷害學術與教育。

 

一名在北京大學攻讀中文博士班的張姓臺生表示,除了近日備受爭議的教材,臺灣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在2013年也曾引進大陸,書名改為《中華文化基礎教材》,如今在大陸仍是獲得北京清華附中等明星中學青睞,成為語文課的選讀文本。他強調:“這純屬教育交流,無關乎意識形態(tài)。”

 

國臺辦新聞發(fā)言人馬曉光曾指出,所謂“統(tǒng)戰(zhàn)”一說是毫無根據(jù)的。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不僅在海峽兩岸根深葉茂,而且在全世界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同。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近年來兩岸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在不斷加強,不斷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凡是有利于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事情,我們都給予肯定和支持。(海外網(wǎng)2月6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