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快評:北極緣何成為軍事博弈“新熱點” ?

從12月1日開始,俄羅斯位于北方艦隊基地的北極聯合戰(zhàn)略指揮部正式掛牌開始運作。此舉既標志著俄羅斯加大對北極的重視,進一步加強在北極的軍事存在,也折射出北極正成為世界各國軍事博弈的“新熱點”。據悉,美國海軍正在制定新的“北極路線圖”,為海軍艦隊在北極嚴峻氣候條件下完成任務提供支持。此外,北冰洋周邊的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等國也紛紛加大軍事投入,圍繞北極的軍事博弈正在快速升溫。

 

北極特殊的軍事戰(zhàn)略地位,是其成為軍事博弈熱點的重要原因。

 

北極地處亞、歐、美三大洲頂點與接合部,誰控制了北極,誰就將占據最有利的軍事戰(zhàn)略位置。冷戰(zhàn)時期,北極曾經是美蘇全球爭霸的前線,關鍵就在于它的戰(zhàn)略地位重要,是戰(zhàn)機、導彈、核潛艇攻擊對方的最短路徑。當時,美蘇雙方都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發(fā)射場。另外,北極的冰層為潛艇提供了躲避雷達等傳感器追蹤的絕佳場所,破冰而出的潛射彈道導彈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打擊對手腹地,令對方反導系統(tǒng)防不勝防。所以北極地區(qū)成了美蘇潛艇角逐的舞臺。如今,在美俄大國博弈熱度不減的大背景下,北極的軍事較量也呈現“升溫”的態(tài)勢。

 

北極蘊含的重要資源,則是北極地區(qū)軍事博弈的“催化劑”。

 

據美國地理勘探局估計,北極地區(qū)潛藏的煤炭、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別占全球潛在儲量的9%、13%和30%,且多位于近海。北極還擁有豐富的稀土、金、銀、鎳、鉆石等高價值礦產和漁業(yè)資源。如此眾多的資源自然引發(fā)了周邊國家的高度關注。

 

另外,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地區(qū)冰面不斷消融,從莫斯科到紐約,經北冰洋比橫跨大西洋航程要縮短近1000公里。預計2050年將形成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軸心航線”,歐洲船只可沿北冰洋海岸,穿越白令海峽直達亞洲,而不必繞行巴拿馬運河或蘇伊士運河,大西洋至太平洋的航線將縮短40%,對全球航運格局產生重大影響。可以說,在世界經濟形勢不明朗的背景下,北極這一擁有豐富戰(zhàn)略資源和重要戰(zhàn)略價值的地區(qū),自然成為周邊國家政治爭奪和軍事博弈的“熱點”。

 

缺少有關的國際法制約,則讓北極地區(qū)的“軍事熱”埋下了隱患。

 

冷戰(zhàn)時期,北極和南極都曾是各國爭奪的目標。1961年生效的《南極條約》,主張將南極用于科研和開展國際合作等和平目的,但在北極地區(qū),迄今尚未有國際公約明確其法律地位和制度,各國目前主要依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處理北極地區(qū)有關爭端。

 

為在現有國際法框架內獲取更大利益,近年來北極周邊國家競相開展科考活動,為本國的北極主權訴求尋找證據。而在軍事領域,各國動作頻繁——俄羅斯在北冰洋上空執(zhí)行遠程巡邏任務,在北冰洋海面進行海上巡邏;美國也不甘示弱,計劃建立導彈防御和預警系統(tǒng),對北極軍事行動提供支援。加拿大軍隊和丹麥軍隊都在北極地區(qū)建設了軍事基地。

 

既缺少有關的國際法制約,又缺少安全框架和協(xié)調機制,看來,未來在北極地區(qū)的軍事博弈,將會愈演愈烈。(海峽之聲 龔天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