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辦法過不一樣的人生”——專訪臺灣作家林清玄

新華網(wǎng)臺北11月16日電 “很多人每天同一時間起床,上班做同樣的事情,晚上回到同一個位置看電視,在同一時間睡著。幾十年這么過去,擺在眼前的一直在輪回,可是很少人看見這個真相。”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近日在接受新華社駐臺記者專訪時說。

 

林清玄最近有三本書要出版,其中之一是《眼前的輪回》,意圖揭示與破解這樣的人生真相。他說,希望大家有所改變,過不一樣的人生。而辦法之一,就是喝茶,這是他最喜歡的事情,為此已寫了五六本書,最近要出版的另外兩本書也是談茶之作。

 

“茶這個字,拆開看,人在草木之間,也就是說,喝茶這件事是你和一片茶葉、一片茶園或者一片江山的聯(lián)結(jié)。”林清玄慨嘆,古代人和自然聯(lián)結(jié)得很密切,古希臘戲劇是露天演出,孔子、孟子講課也在戶外,叫做杏壇,夏天吹涼風(fēng),秋天聽到杏子掉落的聲音??涩F(xiàn)代人上課卻在室內(nèi)吹冷氣,空余時間在電腦前閱讀,完全不能體會那種自然親和的氛圍。

 

與自然的聯(lián)結(jié)方式,還有行走和分享。林清玄曾在家中掛了一張中國地圖,每到過一個地方就在上面插一顆彩色圖釘,但后來不得不取下來,因為上面花花綠綠,已插不進(jìn)去了。

 

“我走過大陸300多個城市,比很多大陸人都走得遠(yuǎn)。自己坐飛機,自己跑過去演講,和別人分享我的寫作經(jīng)驗。之前17年分文未取。最近有大企業(yè)來合作,才開始收演講費。”他說。

 

從8歲開始寫作,現(xiàn)年62歲的林清玄已出版了160多種書,被譽為臺灣最高產(chǎn)的作家,更曾創(chuàng)下一本書在臺灣賣十幾億新臺幣的驚人紀(jì)錄。在大陸,他也是讀者熟知和喜愛的暢銷書作家,出版了60多種書,有18篇文章被收進(jìn)課本。

 

“小學(xué)生、大學(xué)生成長經(jīng)驗里都有我的書。”他說,“你應(yīng)該怎么閱讀這個世界?怎么閱讀人?怎么閱讀山水草木?只有一開始就播下種子,你才有辦法在很小的時候就打開眼界,變成心胸開闊的人。”

 

林清玄的演講,沒有固定模式。給小學(xué)生講語文寫作,主題叫“一頭大象長了蝴蝶的翅膀”。他希望孩子們用嶄新的思想和寫作,讓古典文學(xué)這頭沉重的大象輕舞飛揚。他希望孩子們不要那么世俗,不要那么功利,不要那么灰暗,而是從小有強健的心靈。

 

面對廣東富士康工廠員工,林清玄講“從人生的最底層出發(fā)”。他舉自己和古人為例,“300多年來,家里人都是農(nóng)夫,我是第一個文化人。歷史上,慧能、玄奘、陸羽等很多人,都是從人生最底層出發(fā)。但他們都很努力地生活,變成了影響世界的人物。”

 

他與銀行合作,聽說進(jìn)場的都是存款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的大客戶,于是講“人間的財富”。“有一次我在上海百貨櫥窗看到一個100萬元人民幣的鱷魚皮包,驚訝得不得了,因為那一年我在陜北花了不到20萬元人民幣就蓋了一座希望小學(xué)。”他的結(jié)論是:人要認(rèn)識多元的價值,單一地認(rèn)為只有金錢才很好,是一種遺憾。人生應(yīng)該有不同的面向,累積自己在人間的福報。

 

在臺灣,林清玄現(xiàn)在日子過得充實而愜意: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每天上午花兩三個小時寫作,下午找朋友喝茶,到家對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轉(zhuǎn)轉(zhuǎn)。“他們給我辦了一張貴賓卡,隨時進(jìn)出,不用買票。”他說。

 

十多年前,林清玄曾回到祖籍地福建省漳浦縣,在那里找到林氏族譜。作為遷臺第11代的他,在老房子的古井前,想象著先祖背井離鄉(xiāng)出去尋找新天地的情景。這讓他聯(lián)想到自己的人生也在不斷離開、不斷進(jìn)入新天地:14歲離開出生地高雄,先到臺南,又到臺北,如今他頻繁往返兩岸,一年有一半時間在大陸。

 

“這個月我要去珠海,有一個全國小學(xué)語文教師的會議,下個月我要到廣州,給高中生做巡回演講。”林清玄的大陸行腳還在繼續(xù)。他說,東南沿海都走遍了,但東北、西北還有一些空白,我要繼續(xù)行走和分享。

 

著作等身的他仍筆耕不輟。他說:“當(dāng)一個作家特別幸福,我要寫到倒下來的那一天。”(記者 許雪毅 陳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