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年前仰韶先民面貌首次被復原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4-09-24 11:02:00 | 來源: 新華社 |
新華社鄭州9月24日電(記者史林靜)距今約7000至5000年,仰韶先民在河谷階地營建聚落,從事農耕、養(yǎng)殖、狩獵、制陶等工作……9月24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發(fā)布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對仰韶村遺址第四次考古發(fā)掘出土的人骨進行科技分析,5000多年前仰韶先民面貌首次被復原。
圖為仰韶先民復原圖。(受訪者供圖)
“仰韶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主根主脈,仰韶先民長什么樣子,大家都很好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仰韶村遺址第四次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負責人李世偉說,為進一步推動中華文明探源和仰韶文化研究,并促進相關成果的轉化與傳播,202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lián)合公安部鑒定中心等單位,對仰韶村遺址先民開展面貌復原工作。
李世偉介紹,技術團隊在充分運用顱面復原技術的基礎上,聯(lián)合古DNA研究、體質人類學等多學科,初步對仰韶時期和龍山時期先民面貌進行了相對準確和科學的復原。其中,仰韶時期先民是一名40歲左右的男性,距今約5600年;龍山時期先民是一名50歲左右的男性,距今約4000年。
圖為仰韶先民和龍山先民復原圖。(受訪者供圖)
李世偉介紹,由于年代久遠,關于仰韶先民的面貌無任何參考資料,為獲取精細數據,團隊采集仰韶先民頭骨定位點超過401萬個,再用遺傳背景最為接近的人群為其貼上肌肉組織,通過基因分析來預測膚色和毛發(fā),目前復原精準度在90%左右。
仰韶村遺址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1921年該遺址首次發(fā)掘標志著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的誕生,其重要發(fā)現(xiàn)被命名為“仰韶文化”,這是中國近代考古學史上出現(xiàn)的第一個考古學文化名稱。2020年8月,仰韶村遺址啟動了第四次考古發(fā)掘。
圖為仰韶村遺址第四次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受訪者供圖)
“仰韶村遺址先民面貌的復原,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生動地了解古代社會的多元文化特點,也是加強文物科技創(chuàng)新工作的一個具體體現(xiàn)。”李世偉說,目前團隊還在進行古DNA研究,希望通過持續(xù)性研究,更加全面地揭示史前人群的歷史動態(tài)。
相關新聞
- 2023-12-22河南發(fā)現(xiàn)距今約5800年“瓦形器”
- 2022-11-01仰韶考古首次發(fā)現(xiàn)笄形骨器 或與早期手工紡織有關
- 2024-09-23南海沉船寶藏,琺華彩瓷器獨家絕美曝光!
新聞推薦
- 商務部回應美方宣布對等關稅:堅決采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2025-04-03
- 泉金“小三通”客運碼頭首設族譜對接尋根咨詢服務2025-04-03
- 進逼!懾封!毀癱!鎖控!“臺獨”作妖引天火2025-04-03
- 千年歌圩唱“潮音”——從“廣西三月三”看傳統(tǒng)節(jié)慶激發(fā)新活力2025-04-03
- 廈門湖里:臺灣人才工作者“斗陣”來培訓,人才引育技能UPUP!2025-04-03
- 東部戰(zhàn)區(qū)發(fā)布軍事行動主題海報《毀癱》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