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籍在臺去世老人魂歸故里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24-09-14 11:56:01 | 來源: 中國臺灣網(wǎng) |
中國臺灣網(wǎng)9月14日訊 中秋前夕,浙江寧波余姚90歲老人魯炳珠終于盼到了他的父親“回家”,魯家三代人的心愿達(dá)成了。
9月9日,祖籍浙江寧波余姚在臺亡故老人魯彩山的骨灰在“靈魂擺渡人”劉德文護送下,回到闊別78年的故鄉(xiāng)浙江寧波。在機場,老人的兒子魯炳珠和孫輩魯堯先一行人,小心翼翼地從劉德文的背包中接過黃布包著的壇子,一跪三叩首,淚流滿面。
祖籍浙江寧波余姚的在臺亡故老人魯彩山的骨灰回到故鄉(xiāng)。(中國臺灣網(wǎng) 發(fā))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78載后終于等來了故鄉(xiāng)的月圓
從魯堯先記事起,奶奶和父輩們就盼著遠(yuǎn)在海峽對岸的爺爺能回家。魯堯先告訴記者,爺爺未去臺灣前,是一名船員,在上海打拼,靠爺爺一個人養(yǎng)活兩兒兩女,日子過得馬馬虎虎。
“爺爺離家時,我叔叔是最小的兒子,當(dāng)時才12歲。”魯堯先說,多年前爺爺曾寄過來一封信和一張照片,在信中還叮囑父親要好好讀書,卻沒想到父親早已失學(xué),去做了學(xué)徒。
在臺灣數(shù)十載,魯彩山未曾再婚育。海峽兩岸,一水相隔,魯家人同樣思念。盼著再能收到關(guān)于他的只言片語。1961年,卻只等來了魯彩山死訊。“讓爺爺落葉歸根,是奶奶和父輩們一輩子的心愿。”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些年里魯家人的團圓總帶著遺憾,父親總是叮囑他們小輩,別忘記帶爺爺回家。
今年3月,一條由“抖音尋人”發(fā)布的視頻,恰好被同鄉(xiāng)人看到,告知了魯堯先。魯堯先通過抖音官方工作人員與在臺灣的尋親志愿者劉德文取得聯(lián)系,希望他能幫忙核實信息,帶爺爺魂歸故里。
但骨灰壇上的照片早已泛黃,面容模糊,只留下“女兒月珍”,四個字。由于很多關(guān)鍵信息缺失,核實起來有些費力。直到今年7月才得到確認(rèn),在臺灣省高雄市的一家寺廟里的骨灰就是魯彩山。
當(dāng)聽到劉德文傳回來的消息后,家中一片沸騰。“那種感動和高興很難用語言形容,總算圓了長輩們多年的夙愿!”魯堯先有些動情。
9月9日,離中秋節(jié)還有一周,魯家一行15人來到寧波櫟社國際機場,有特意從上海、杭州趕到寧波的,只為接魯彩山老人回家。“今天,我們魯家人都到齊了。”聽到機場傳來航班落地的廣播,魯家人排好隊,90歲的兒子魯炳珠站在最前面,一家人神情凝重地望著港澳臺乘客到達(dá)的那扇大門,看到劉德文和胸前的那只紅色背包時,魯家人都紅了眼眶。
就在機場到達(dá)大廳里,劉德文和親屬們進行了交接儀式,魯炳珠低聲呢喃:“爹爹,回來了!”顫顫巍巍地接過父親的骨灰盒,短短幾個字,包含了思念與苦楚。
臺灣“靈魂擺渡人”,背著骨灰走了21年
這一幕,劉德文太熟悉不過了。最多時,他曾一年在臺灣和大陸之間往返29趟。二十年來,這樣跨越半個多世紀(jì)的重逢故事,在劉德文的堅持下不停上演。
黝黑的皮膚,中等個頭,劉德文看起來并不起眼,唯一一抹亮色,還是胸前小心呵護著的紅色背包。劉德文說:“回家是件大喜事,他特意選了紅色。”
2002年,劉德文作為臺灣高雄市左營區(qū)祥和里里長為社區(qū)服務(wù)。那時,祥和里住著1800多位老兵,都是單身獨居的老人,他們的親人大多都在祖國大陸。
從2003年接到第一份來自老兵“伯伯”的委托開始,他已無數(shù)次跨越海峽,用雙肩包把200多位在臺去世老人的骨灰壇送回大陸,并交到他們親人的手里,讓漂泊半生的落葉終得以歸根。他也因這一善舉,被稱作“靈魂擺渡人”。
除了西藏、新疆、青海還沒去過,他的足跡遍布祖國大地。“光是浙江我就來了20多趟,不過寧波還是第一次來。”9月10日,劉德文和魯家人帶著魯彩山的骨灰來到公墓前,“爺爺,今年中秋可以跟奶奶團圓了。”漂泊了78年后,魯彩山終于落葉歸根,魂歸故里。像以往一樣,劉德文跪在墓碑前,低聲說了好一會話才離去。
有的鄉(xiāng)愁遙遠(yuǎn)而沉重,他希望自己的步伐再快一些,因為他怕“很多老人的兒女等不到團聚的那天”。劉德文告訴記者,如果得知老人的兒女仍然健在,他會優(yōu)先處理,盡量滿足健在兒女的心愿——接父親“回家”,與母親團圓。
這些年,尋找老兵的個中艱苦,常常難以向外人道。今年已是58歲的劉德文總是一個人背著紅色雙肩包往返海峽兩岸,他把雙肩包視作連接自己和老人感情的象征。劉德文說,自幼就被教育“長輩在前,晚輩在后”,所以他一直堅持把雙肩包背在胸前。“我作為晚輩,自然是要扶著長輩‘回家’。”
“雖然此前從未相處過,但在我把他們送‘回家’的那一刻,我們就變成了親人。這短短幾天的相處,勝過幾十年的感情。”逢年過節(jié),劉德文都能收到大量來自祖國大陸的問候電話和微信,都是他曾經(jīng)幫助過的老兵家人送上的祝福。他笑稱,大家“雖然沒有血緣,但比血緣更親”。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劉德文用實踐證明,海峽的距離,始終阻隔不斷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中國臺灣網(wǎng)、寧波市臺辦聯(lián)合報道)
相關(guān)新聞
- 2024-09-12浙江臺胞78年后魂歸故里 九旬兒子灑淚迎父
- 2024-08-19搭建連心橋 共圓尋親夢
- 2024-07-31臺灣女生為曾祖父尋舟山老家!有消息了……
- 2024-07-23臺灣八旬老者終圓回鄉(xiāng)夢:我的名字“金城”就是蘭州
新聞推薦
- 關(guān)稅高企 捷豹路虎暫停對美出口2025-04-07
- 從雙向奔赴到同向而行 外資來粵何以“不見外”?2025-04-07
- 珠海深度游+香港無縫中轉(zhuǎn) “經(jīng)珠港飛”首航團啟程2025-04-07
- 乙巳(2025)年清明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縉云舉行2025-04-07
- “文化的血脈始終將我們緊密相連”2025-04-07
- 一條漫漫“回家路”,他們走了40年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