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標——大雁塔
編輯: 王瑞穎 | 時間: 2023-05-10 10:27:37 | 來源: 新華社 |
西安大雁塔(4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經(jīng)歷代維修,現(xiàn)存塔為明代修復。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磚砌塔基之上的七層四方形磚塔,通高64.1米,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歷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誕生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題名”。許多詩人登臨大雁塔時也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高標跨蒼穹”的氣魄、“塔勢如涌出”的宏偉、“萬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舊使人感到親近。時光流轉,如今的大雁塔已成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織。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身著漢服的游客在西安大雁塔下游覽(4月18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經(jīng)歷代維修,現(xiàn)存塔為明代修復。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磚砌塔基之上的七層四方形磚塔,通高64.1米,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歷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誕生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題名”。許多詩人登臨大雁塔時也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高標跨蒼穹”的氣魄、“塔勢如涌出”的宏偉、“萬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舊使人感到親近。時光流轉,如今的大雁塔已成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織。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春花掩映中的西安大雁塔(4月1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經(jīng)歷代維修,現(xiàn)存塔為明代修復。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磚砌塔基之上的七層四方形磚塔,通高64.1米,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歷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誕生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題名”。許多詩人登臨大雁塔時也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高標跨蒼穹”的氣魄、“塔勢如涌出”的宏偉、“萬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舊使人感到親近。時光流轉,如今的大雁塔已成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織。
新華社發(fā)(鄒競一 攝)
西安大雁塔(4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經(jīng)歷代維修,現(xiàn)存塔為明代修復。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磚砌塔基之上的七層四方形磚塔,通高64.1米,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歷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誕生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題名”。許多詩人登臨大雁塔時也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高標跨蒼穹”的氣魄、“塔勢如涌出”的宏偉、“萬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舊使人感到親近。時光流轉,如今的大雁塔已成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織。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游人在西安大雁塔北廣場觀賞音樂噴泉表演(4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經(jīng)歷代維修,現(xiàn)存塔為明代修復。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磚砌塔基之上的七層四方形磚塔,通高64.1米,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歷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誕生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題名”。許多詩人登臨大雁塔時也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高標跨蒼穹”的氣魄、“塔勢如涌出”的宏偉、“萬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舊使人感到親近。時光流轉,如今的大雁塔已成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織。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西安大雁塔周邊夜景(4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經(jīng)歷代維修,現(xiàn)存塔為明代修復。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磚砌塔基之上的七層四方形磚塔,通高64.1米,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歷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誕生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題名”。許多詩人登臨大雁塔時也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高標跨蒼穹”的氣魄、“塔勢如涌出”的宏偉、“萬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舊使人感到親近。時光流轉,如今的大雁塔已成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織。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西安大雁塔北廣場在進行音樂噴泉表演(4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經(jīng)歷代維修,現(xiàn)存塔為明代修復。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磚砌塔基之上的七層四方形磚塔,通高64.1米,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歷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誕生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題名”。許多詩人登臨大雁塔時也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高標跨蒼穹”的氣魄、“塔勢如涌出”的宏偉、“萬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舊使人感到親近。時光流轉,如今的大雁塔已成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織。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西安大雁塔北廣場在進行音樂噴泉表演(4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經(jīng)歷代維修,現(xiàn)存塔為明代修復。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磚砌塔基之上的七層四方形磚塔,通高64.1米,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歷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誕生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題名”。許多詩人登臨大雁塔時也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高標跨蒼穹”的氣魄、“塔勢如涌出”的宏偉、“萬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舊使人感到親近。時光流轉,如今的大雁塔已成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織。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游客在西安大雁塔北廣場游覽留影(4月18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經(jīng)歷代維修,現(xiàn)存塔為明代修復。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磚砌塔基之上的七層四方形磚塔,通高64.1米,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歷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誕生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題名”。許多詩人登臨大雁塔時也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高標跨蒼穹”的氣魄、“塔勢如涌出”的宏偉、“萬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舊使人感到親近。時光流轉,如今的大雁塔已成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織。
新華社發(fā)(鄒競一 攝)
西安大雁塔(4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經(jīng)歷代維修,現(xiàn)存塔為明代修復。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磚砌塔基之上的七層四方形磚塔,通高64.1米,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歷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誕生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題名”。許多詩人登臨大雁塔時也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高標跨蒼穹”的氣魄、“塔勢如涌出”的宏偉、“萬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舊使人感到親近。時光流轉,如今的大雁塔已成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織。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游客在西安大雁塔下游覽(5月1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經(jīng)歷代維修,現(xiàn)存塔為明代修復。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磚砌塔基之上的七層四方形磚塔,通高64.1米,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歷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誕生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題名”。許多詩人登臨大雁塔時也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高標跨蒼穹”的氣魄、“塔勢如涌出”的宏偉、“萬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舊使人感到親近。時光流轉,如今的大雁塔已成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織。
新華社發(fā)(鄒競一 攝)
西安大雁塔及周邊城市景色(5月1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經(jīng)歷代維修,現(xiàn)存塔為明代修復。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磚砌塔基之上的七層四方形磚塔,通高64.1米,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歷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誕生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題名”。許多詩人登臨大雁塔時也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高標跨蒼穹”的氣魄、“塔勢如涌出”的宏偉、“萬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舊使人感到親近。時光流轉,如今的大雁塔已成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織。
新華社發(fā)(鄒競一 攝)
游客在西安大雁塔北廣場休閑(4月18日攝)。
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黃土高原,南依巍峨秦嶺,西安,作為一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演繹了無數(shù)的悲歡離合。一個個文化地標,記錄著這座城市在歲月長河中的絕代風華,流淌著生生不息的歷史文脈。
作為西安文化地標之一的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經(jīng)歷代維修,現(xiàn)存塔為明代修復。大雁塔是建于方形磚砌塔基之上的七層四方形磚塔,通高64.1米,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入中原地區(qū)并中國化的典型物證,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塔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文記述和佐證了大雁塔與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歷史。
歷史上,大雁塔曾是唐朝新中進士的題名之地,誕生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雁塔題名”。許多詩人登臨大雁塔時也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高標跨蒼穹”的氣魄、“塔勢如涌出”的宏偉、“萬古青濛濛”的景色,千年后依舊使人感到親近。時光流轉,如今的大雁塔已成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四季游人如織。
新華社發(fā)(鄒競一 攝)
相關新聞
- 2023-05-10唐裝漢服輕舞 激活文旅融合新活力
- 2023-05-09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標——西安城墻
- 2023-05-08文韻貫長安——解碼古都西安的文化自信樣本
- 2023-05-05天空之眼瞰古都西安
- 2023-04-27西安:賞華服走秀 品千年古韻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shù)據(jù)見證變化 中國經(jīng)濟展現(xiàn)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沈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lián)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yè)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jié)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