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中國——門前艾蒲青翠 粽葉香飄十里

編輯: 母曼曄|時間: 2022-06-02 15:10:45|來源: 新華社
  • 5月26日,貴州省錦屏縣大同鄉(xiāng)章山村村民在包粽子(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fā)(楊曉海 攝)
    5月26日,貴州省錦屏縣大同鄉(xiāng)章山村村民在包粽子(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fā)(楊曉海 攝)
  • 5月31日,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新店鎮(zhèn)新店村的村民展示自己包的粽子。新華社發(fā)(胡攀學 攝)
    5月31日,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新店鎮(zhèn)新店村的村民展示自己包的粽子。新華社發(fā)(胡攀學 攝)
  • 5月29日,江蘇省海安市墩頭鎮(zhèn)新舍村村民在包粽子。新華社發(fā)(向中林 攝)
    5月29日,江蘇省海安市墩頭鎮(zhèn)新舍村村民在包粽子。新華社發(fā)(向中林 攝)
  • 5月25日,貴州省岑鞏縣思旸鎮(zhèn)龍江村村民在包粽子。新華社發(fā)(胡攀學 攝)
    5月25日,貴州省岑鞏縣思旸鎮(zhèn)龍江村村民在包粽子。新華社發(fā)(胡攀學 攝)
  • 5月25日,在貴州省榕江縣平江鎮(zhèn)滾仲苗寨,苗族婦女展示剛剛煮熟的草灰粽。草灰粽在制作過程中使用了香禾糯稻草燒成的草灰,既有草木的清香,又有草灰的咸堿味。新華社發(fā)(楊成利 攝)
    5月25日,在貴州省榕江縣平江鎮(zhèn)滾仲苗寨,苗族婦女展示剛剛煮熟的草灰粽。草灰粽在制作過程中使用了香禾糯稻草燒成的草灰,既有草木的清香,又有草灰的咸堿味。新華社發(fā)(楊成利 攝)
  • 5月25日,在廣西融安縣雅瑤鄉(xiāng)章口村西古坡屯,壯族村民在制作五彩粽,這是用山上生長的紅藍草、蘇木等植物煮水取汁后將糯米染色制成的。新華社發(fā)(譚克興 攝)
    5月25日,在廣西融安縣雅瑤鄉(xiāng)章口村西古坡屯,壯族村民在制作五彩粽,這是用山上生長的紅藍草、蘇木等植物煮水取汁后將糯米染色制成的。新華社發(fā)(譚克興 攝)
  • 6月1日,當?shù)鼐用裨谫F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舊州鎮(zhèn)舞陽社區(qū)包粽子(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fā)(梁文 攝)
    6月1日,當?shù)鼐用裨谫F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舊州鎮(zhèn)舞陽社區(qū)包粽子(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fā)(梁文 攝)
  • 5月27日,人們在三峽大壩前的湖北省秭歸縣水域參加龍舟競渡。新華社發(fā)(鄭家裕 攝)
    5月27日,人們在三峽大壩前的湖北省秭歸縣水域參加龍舟競渡。新華社發(fā)(鄭家裕 攝)
  • 6月1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梅花鎮(zhèn)貴頭村洑水河,村民在劃龍舟。新華社發(fā)(蔣克青 攝)
    6月1日,在湖南省永州市道縣梅花鎮(zhèn)貴頭村洑水河,村民在劃龍舟。新華社發(fā)(蔣克青 攝)
  • 5月28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qū)東林鎮(zhèn)倪家灣自然村,村民在荷塘內(nèi)參加端午劃菱桶趣味活動(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fā)(伊凡 攝)
    5月28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qū)東林鎮(zhèn)倪家灣自然村,村民在荷塘內(nèi)參加端午劃菱桶趣味活動(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fā)(伊凡 攝)
  • 5月28日,手工藝人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zhèn)遠縣?陽鎮(zhèn)制作龍舟“龍頭”。新華社發(fā)(胡攀學 攝)
    5月28日,手工藝人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zhèn)遠縣?陽鎮(zhèn)制作龍舟“龍頭”。新華社發(fā)(胡攀學 攝)
  • 5月31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洛舍鎮(zhèn)中心幼兒園的孩子們表演舞龍。新華社發(fā)(王正 攝)
    5月31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洛舍鎮(zhèn)中心幼兒園的孩子們表演舞龍。新華社發(fā)(王正 攝)
  • 5月28日,安徽省淮北市香包制作非遺傳承人楊海玲將碾制好的艾草、香草等香料裝進香包。新華社發(fā)(李鑫 攝)
    5月28日,安徽省淮北市香包制作非遺傳承人楊海玲將碾制好的艾草、香草等香料裝進香包。新華社發(fā)(李鑫 攝)
  • 5月3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鄣吳鎮(zhèn),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香囊。新華社發(fā)(夏鵬飛 攝)
    5月3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鄣吳鎮(zhèn),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香囊。新華社發(fā)(夏鵬飛 攝)
  • 5月29日,山東省棗莊市龍山路街道居民在家中陽臺上懸掛香囊。新華社發(fā)(孫中喆 攝)
    5月29日,山東省棗莊市龍山路街道居民在家中陽臺上懸掛香囊。新華社發(fā)(孫中喆 攝)
  • 6月1日,在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qū)橫街鎮(zhèn)四甲村文化禮堂,小朋友展示自己制作的菖蒲劍。新華社發(fā)(蔣友青 攝)
    6月1日,在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qū)橫街鎮(zhèn)四甲村文化禮堂,小朋友展示自己制作的菖蒲劍。新華社發(fā)(蔣友青 攝)
  • 6月1日,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洪橋鎮(zhèn)中心幼兒園老師用雄黃在孩子額頭上畫“王”字。新華社發(fā)(許旭 攝)
    6月1日,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洪橋鎮(zhèn)中心幼兒園老師用雄黃在孩子額頭上畫“王”字。新華社發(fā)(許旭 攝)
  • 5月29日,在浙江省諸暨市同山鎮(zhèn)麗塢底村,村民用自家釀的同山高粱燒酒調(diào)配出雄黃酒。新華社發(fā)(駱善新 攝)
    5月29日,在浙江省諸暨市同山鎮(zhèn)麗塢底村,村民用自家釀的同山高粱燒酒調(diào)配出雄黃酒。新華社發(fā)(駱善新 攝)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北宋文學家蘇軾描繪了古人過端午的場景,許多習俗沿襲至今,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掛艾草、點雄黃、拴彩線……在多彩的民俗活動中,人們體驗傳統(tǒng)文化,共迎端午佳節(jié)。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