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社評:立陶宛正放出政治投機的探測氣球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立陶宛外長蘭茨貝爾吉斯最近向總統(tǒng)瑙塞達提議,將臺駐立陶宛機構(gòu)中文名稱中的“臺灣”改為“臺灣人民”,想以此緩和與中國的緊張關(guān)系。這已經(jīng)不是立陶宛方面第一次就更名問題放出風聲,此前《金融時報》也做了類似爆料,盡管各方都急忙對此予以否認,但外界越來越傾向于相信,立陶宛政府內(nèi)部的確在進行相關(guān)討論。

 

這些爆料很可能是立陶宛方面故意放出探測氣球,用“進二退一”的伎倆繼續(xù)玩弄文字游戲,以此試探中方對新名稱的態(tài)度,同時為自己博取國際上的同情——“看,我準備改名了,中國還是抓住我不放”。但我們要說,這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政治表演,本質(zhì)依然是在國際上制造“一中一臺”。這種低劣的障眼法根本蒙蔽不了任何人,立陶宛方面更不要對蒙混過關(guān)抱任何幻想。

 

很顯然,目前形勢已經(jīng)越來越不利于立陶宛當局。它此前仗著華盛頓撐腰大耍“以小訛大”的政治無賴,還試圖拉上歐盟——立陶宛人口和GDP在歐盟占比均不足1%,卻想要綁架整個歐盟的利益,這是一種近乎瘋癲的地緣政治狂想。如今不僅立陶宛國內(nèi)出現(xiàn)巨大的反對浪潮,其他歐盟國家的各界人士也紛紛表達不滿,德國商業(yè)界就多次警告立陶宛停止操弄臺灣議題。事情發(fā)展到現(xiàn)在,立陶宛沒有撈取到什么好處,卻因此付出沉重代價,它正感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

 

維爾紐斯如果真想與北京緩和關(guān)系,及時“止損”,就需要真正拿出有誠意的切實行動,用明確的改弦更張來對沖之前的張狂挑釁。我們認為它至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讓“臺灣代表處”從名稱到從事的活動以及活動的性質(zhì)和方式,都回到中立建交時立方所做承諾的框架內(nèi);第二,就此前的錯誤向中方公開道歉,宣布立臺關(guān)系是民間關(guān)系;第三,重申一個中國原則,以可信的方式確保絕不挑戰(zhàn)這一政治底線;第四,以實際行動消除已經(jīng)在歐盟層面和國際社會產(chǎn)生的惡劣影響。

 

一句話,原則性問題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如果立陶宛當局不徹底糾正錯誤,它放再多風,都只會將中立關(guān)系吹向更惡化的方向。

 

應當看到,華盛頓和維爾紐斯企圖誘使其他小國有樣學樣,在國際上傳導“一中一臺”的如意算盤實際上已經(jīng)破產(chǎn)。這個和臺海八竿子打不著的國家,在美國的慫恿下,自己主動跳進一個巨大漩渦里,它所承受的后果,正在成為其他一些國家的前車之鑒。立陶宛當局應該清楚,它原本想過一把當國際社會“表率”的癮,但最終只會成為中國在國際社會立威正名的“典型”。

 

有意思的是,每次傳出立陶宛考慮讓“臺灣代表處”更名的風聲后,第一時間跳出來反駁的都少不了臺灣民進黨當局和美國國務院,民進黨當局尤其難掩焦急,這顯示了他們的心虛和不安,生怕立陶宛這個冤大頭就此溜掉。未來他們還可能繼續(xù)明里暗里忽悠立陶宛充當馬前卒。然而無論對方耍出什么花招,中國也絕不可能在原則問題上退讓半寸。我們面對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都不曾妥協(xié),又怎么可能接受“墻頭草”立陶宛方面的政治欺詐?

 

立陶宛當局搞出的鬧劇最終會向國際社會證明:一個中國原則是不可能被逾越的高壓線,無論是維爾紐斯,還是臺北抑或華盛頓,任何人都休想站在這條高壓線上起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