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防疫“微解封”之怪現象

編輯:左妍冰|2021-07-12 09:42:02|來源:新華社

5月臺灣新冠疫情本土暴發(fā)后,出現過一個熱詞——“校正回歸”,“刷新”了人們的認知。近日,一個新詞“微解封”又成為新焦點,攪動了島內社會的方方面面。

 

本月8日,臺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臺三級疫情警戒再延至26日,但自13日起適度松綁部分措施。有條件松綁對象包括風景區(qū)、游樂園、學校操場、美術館、博物館、電影院及除游泳池外的運動場館等,餐廳、夜市、美食街等餐飲場所可在符合防疫要求下開放內用。

 

臺灣防疫“微解封”之怪現象

 

因為疫情,島內餐廳在三級警戒下禁止內用,外賣業(yè)務增加,街頭不時可見“送餐小哥”。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 攝

 

此“政令”一出,臺灣各縣市紛紛推出“應對”方案。尤其對于餐飲業(yè)開放內用,目前除澎湖外,其他縣市全部“踩剎車”,維持禁止規(guī)定。此外,臺北市還要求學校操場、動物園、天文館等不開放;新北市要求電影院維持停業(yè);桃園市不開放學校操場和公園設備;基隆市持續(xù)關閉活動中心、校園操場,禁止觀光區(qū)水上活動……

 

疫情之下,臺灣百業(yè)蕭條、民怨四起,確實存在“病死還是餓死”的矛盾問題。臺灣的失業(yè)率5月創(chuàng)7年多來新高,低工時就業(yè)人口暴增60余萬,放無薪假單位數量刷新最高紀錄。

 

臺灣防疫“微解封”之怪現象

 

疫情三級警戒下,臺灣百業(yè)蕭條。一家洗車店推出優(yōu)惠活動招攬顧客。新華社記者 姜婷婷 攝

 

6月底以來,從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看,疫情有所緩和,但7月1日至11日,仍有累計新增448例確診病例,其中本土420例,新增死亡92例。

 

這幾天,記者的多位臺灣友人打來電話,都談到對“微解封”的擔憂。“死亡率怎么這么高?問題在哪?”“沒有普篩,那還有多少無癥狀感染者未被找到?”他們說,現在對餐廳內用等松綁,實在讓人害怕,還是少出門好。

 

臺灣防疫“微解封”之怪現象

 

周末的臺北市區(qū)街頭。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 攝

 

《聯合報》報道說,民意擋不住,全臺網友“橫掃”各縣市長的社交媒體賬號“求三思”,反對聲浪一波接一波。民眾看不懂當局政策矛盾、邏輯錯亂的措施,各縣市紛紛作出“逆”表態(tài);半松綁的業(yè)者憂喜參半,未解禁的業(yè)者失望焦心,家人需專業(yè)機構照護的家庭痛苦難忍,許多孩子家長憤怒“爆表”。

 

“‘微解封’未至,天下已大亂,禍首就在指揮中心。”防疫本應下“一盤棋”,但眼下看來正陷入又一波爭議期。此間評論認為,指揮中心在警戒未降級下“微解封”,卻只提原則,各部門自由發(fā)揮,丟給各縣市自行判斷、責任自負,結果“一鍋雜燴”,“制造了一場‘微解封之亂’的風暴”。

 

臺灣不大,民眾日常移動便利頻繁。如此“微解封”下的“一島多制”,讓各縣市難以形成合力,甚至可能引發(fā)更多對立紛爭。難怪輿論質疑,防疫和民生的“鍋”被轉移了。

 

11日,記者在臺北松山區(qū)街頭走了走,人車依然不多,多數店家歇業(yè),開門的餐館仍貼著只提供外賣外帶的提示,校園操場和街邊公園都拉著警戒線。在一家連鎖茶飲店,記者見到原本的3位店員只剩1人?;鶎影傩彰鎸ιc生計的兩難選擇,著實令人心疼。

 

臺灣防疫“微解封”之怪現象

 

臺北市校園操場,依然拉著警戒線,不對外開放。新華社記者 陳鍵興 攝

 

有媒體針對“微解封”做的網絡民調顯示,近九成臺灣網友表示“不滿意”,原因包括“好山好水永遠在,不急于此時”“沒打疫苗,很快又會淪陷”“怕會有隱形傳播鏈造成擴大感染,要提高疫苗施打率才能解封”。還有網友說,電影院不屬民生需求范疇,開放恐成防疫破口,他是影院工作人員,打不到疫苗,如松綁又不能不去上班,“真很害怕”。

 

有民眾說,“封城”時間越長,“餓死”恐比“病死”多,但疫苗接種覆蓋率低的情況下“微解封”,如造成疫情反撲,或將進入更高強度的警戒管制。

 

臺媒亦指出,關鍵還在疫苗,只有達到足夠的疫苗覆蓋率才能放心真解封。根本問題是,面對疫情,當局“從口罩之亂、停課之亂、紓困之亂、疫苗之亂到‘微解封’之亂,處處皆亂”,“疫情威脅人民生命,沖擊人民生計,可不可以別再添亂”。

 

臺灣防疫“微解封”之怪現象

 

疫情三級警戒下,臺北市四平陽光商圈周末人流稀少。新華社記者 姜婷婷 攝

 

總人口逾2300萬的臺灣目前取得疫苗700多萬劑,已接種人口覆蓋率僅13%。一些經濟寬裕的家庭選擇赴海外和大陸接種疫苗,有人直言“臺灣打不到,只能自救”。

 

這兩日,臺灣網友紛紛用“微”字組詞造句,釋放壓力。“喝酒叫‘微’醺,整容叫‘微’整形……”這是苦中作樂,還是自我慰藉?手停口停的業(yè)者和百姓說,“微解封”無實質幫助,若疫情再暴發(fā),沖擊更大,還是希望盡快加購疫苗。

 

臺灣社會期待“真解封”,記者只能安慰島內朋友說:“再忍忍,希望:希望不要一直只是希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