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來了,“年味兒”漸濃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在凜冽的寒風中,我們迎來了冬季的第四個節(jié)氣——冬至。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是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漫長的一天,所以古有“日短至”之稱。“日照數九冬至天,清霜風高未辭歲”,自此,真正的數九寒天便開始了。
冬至曾是古人最隆重的節(jié)日之一。《清嘉錄》中記載“冬至大如年”,足見其重要性。對老百姓而言,這天是個吉祥的日子,代表著舊去新來。
既然要“過年”,那就離不開一件重要的事情——吃。“冬至吃啥?”已經成為這一天人們討論最熱的話題。酸甜苦辣咸,訴說的都是美食背后濃濃的家鄉(xiāng)味。對于無論什么節(jié)日都會吃餃子的北方人來說,冬至當然不能例外。畢竟俗語說了:“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而在南方,人們更愛吃湯圓、年糕,有的地區(qū)還流行一種用糖、肉、菜、果、蘿卜絲等做餡,糯米粉包制而成的“冬至團”,寓意一份團圓美滿。正如戴士和在油畫作品《開平冬至》里描繪的那樣,鮮魚、禽蛋、咸肉、粽子……這些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為迎接冬至統(tǒng)統(tǒng)都要備出來。畫家用筆生動自如,色彩飽滿濃郁,每種食材都散發(fā)著生命力,給人強烈的現(xiàn)場感。透過眼前的畫面,我們仿佛能看到主人家在廚房內外忙活的熱鬧場景。這或許正是每家每戶在冬至這天對待“吃”這件事的真實寫照吧。
在古代,冬至的另一個重要習俗,就是祭祖。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曾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jié)。”人們在這天要向父母尊長拜節(jié),彼此“賀冬”,漂泊在外的人也要回家過冬節(jié),祭祀祖先,傳承孝道。民俗畫家戴樹良筆下的《冬至》用中國畫的表現(xiàn)手法,生動展現(xiàn)出學生敬師拜圣的場景:先生謙遜和藹地端坐廳堂,學生們帶著酒菜、禮物向其拜叩,神情愉悅又莊重,師娘備好的飯菜熱氣騰騰,就連墻上的孔夫子像都刻畫深入,每個細節(jié)都體現(xiàn)出畫家創(chuàng)作時的精心構思。水墨與漫畫的結合,在傳統(tǒng)中流露著一絲風趣,色調清新雅致,獨具人文情懷,將冬至時節(jié)的文化內涵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一年到頭,人們往往都會抓緊最后的時節(jié)忙碌、奮斗,既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又是為新一年的開啟做足準備。所謂農閑不忘農忙,陳樹中的《野草灘的冬至》記錄了冬至時節(jié)農民的勞作生活。這位生長于東北農村的油畫家,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描繪著家鄉(xiāng)的風土民情,畫風古樸自然,凝重飽滿,寫實的基礎上帶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大雪過后的小村莊,到處是白茫茫的積雪,一家人分工協(xié)作,鏟雪、掃房頂、整理草垛,忙得不亦樂乎。此情此景,像極了進行年末大掃除的我們。
冬至來了,預示著這一年就快過去,你準備如何過這個“年”?好好吃一頓大餐,向父母師長送去一份祝福,再為自己做一份年終總結,一起準備好去迎接新的一年吧?。ɡ钅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