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格薩爾藏戲,也許你才可能進入“丁真的世界”

最近,藏族小伙丁真的走紅帶火了家鄉(xiāng)的文化旅游,也向大眾科普了一點——甘孜不在西藏,而是在四川。“田間林音之千年史詩•雪域傳奇——格薩爾藏戲展演”12月22日在田林影劇場舉辦,來自甘孜色達的耶吾布美藏戲團,為上海觀眾演繹了國家級非遺格薩爾藏戲的魅力。

 

了解格薩爾藏戲,也許你才可能進入“丁真的世界”

 

入場前,工作人員為每一個觀眾發(fā)了白色的哈達,并提醒需要在演出落幕時拋向舞臺,這也是觀看藏戲的傳統(tǒng)。藏戲,被譽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與藏地風情、宗教信仰、民族文化、民間習俗等相伴而生,對于大部分上海觀眾來說,還有一種神秘和陌生感。

 

了解格薩爾藏戲,也許你才可能進入“丁真的世界”

 

演出全程藏文,地道的“安多口音”,就像漢語方言一樣,它和“拉薩音”有很大的不同。不用擔心漢族觀眾聽不懂,舞臺背后的LED屏幕上打出了臺詞全文翻譯,兩旁懸掛的小屏幕上還有相關場景、劇情介紹,以輔助理解看起來有些像“文言文”的劇本。

 

了解格薩爾藏戲,也許你才可能進入“丁真的世界”

 

此次演出的《賽馬稱王》是格薩爾藏戲的代表劇目之一,由格薩爾藏戲創(chuàng)始人塔洛創(chuàng)作。劇情講述了嶺國被驅(qū)逐出境的神子覺如,12歲時在部落的賽馬大會上取得勝利,贏得了王位,并娶了嶺國最美麗的姑娘珠姆為妻。成為國王后,他改名叫格薩爾,也就是藏族傳說中的格薩爾王。

 

“青海等地也會演格薩爾藏戲,但將臺詞全部翻譯出來,我們可能是第一家”,負責這次文化交流活動的李惠聲介紹。為了翻譯本子,他們參考了許多書,還做了很多復雜的校對工作?!顿愸R稱王》原本的劇本很長,為了適應上海的演出將其精簡為1小時45分鐘。在藏區(qū),這樣的劇目可以演上三四個小時。

 

了解格薩爾藏戲,也許你才可能進入“丁真的世界”

 

選擇《賽馬稱王》來滬,也和這出戲情節(jié)相對簡單易懂,而且動作、歌舞場面多,更為熱鬧好看有關。結尾格薩爾王登上寶座,眾人載歌載舞進行慶賀,給人一種過年的喜慶氛圍,正如創(chuàng)作者塔洛所說,“這個故事充滿了勵志、奮斗、樂觀和積極向上的草原精神”。

 

演出服裝很多是劇團成員手工制作的,華麗精美。格薩爾王和眾將領的戲服重達十幾斤,造型頗似京劇里的長靠武生,只不過他們的旗子并不是插在背上,而是插在帽子上。“馬”也是這出戲里最大的看點。有人說,看明白了馬,就看明白了格薩爾藏戲。在演出中,他們表現(xiàn)騎馬的手法也和京劇頗為類似,手執(zhí)馬鞭,通過搖動手臂和身體表現(xiàn)出奔騰之感,從中也能感受到藏族舞蹈的特色。

 

李惠聲介紹,幾百年來,藏戲流傳在雪域高原各個角落,因為地理限制,幾乎沒有受到外界或其他民族文化藝術的影響。而創(chuàng)立于1946年的北派藏戲是融合漢地戲曲元素最多的一支。北派藏戲主創(chuàng)人員曾長期駐京,與梅蘭芳、馬連良等京劇名家相熟,故而將京劇的表演精華與表演手段融入了藏戲。如《松贊干布》中唐王李世民的造型就是根據(jù)馬連良的京劇造型設計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塔洛將格薩爾王的故事融入北派藏戲,創(chuàng)立了格薩爾藏戲,廣受觀眾歡迎。他所組建的藏戲團曾經(jīng)有過萬里巡演的壯舉,他們?nèi)ミ^北京、上海,出過國,拿過專業(yè)大獎。塔洛的兒子桑珠洛吾也跟著藏戲團演出,在里面寫過劇本,做過動作編排、服裝設計制作等工作。

 

2010年,桑珠洛吾在色達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藏戲團,取名“耶吾布美”。在史詩中,他是格薩爾王的繼承者。耶吾布美藏戲團的團員由當?shù)氐纳撕痛迕窠M成,劇團在每年夏季氣溫轉(zhuǎn)暖時,集中排練、傳授和演出,全部為公益性質(zhì)。“他們不靠演出賺錢,而是靠自己的本職收入養(yǎng)活自己”,李惠聲說。

 

在上海的演出同樣是面向社區(qū)觀眾的公益場,桑珠將之看作一次文化交流活動,今后劇團也有進一步通過商演來更好地繼承與推廣藏戲的打算。

 

格薩爾藏戲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劇種,表演形式一直在改良和創(chuàng)新中。如今的劇團把傳統(tǒng)“廣場戲”變成了舞臺演出,背景也從一塊幕布變成了播放場景畫面的LED屏幕,并注重燈光音響效果。隨著現(xiàn)代技術輔助舞臺呈現(xiàn),劇本也在做著調(diào)整。比如在《賽馬稱王》中,每個人物出場時的自我介紹做了減省,因為屏幕可以打上“人物簡介”來代替他們自報家門,讓故事更加流暢。“否則,光是格薩爾王開會,出場人物介紹就可以演上一天。”李惠聲介紹,藏戲的敘事性很強,重點在于把格薩爾王的故事講清楚,但也不能純粹為了舞臺效果而把史詩改得面目全非。

 

《格薩爾王》是世界上說唱篇幅最長的史詩,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藏區(qū)的每一頂帳篷里,都有一部格薩爾王的故事,塔洛見過每個講述者眼里的光芒,而他覺得戲曲是更美好的傳播方式。

 

看藏戲是牧民們傳統(tǒng)重大的娛樂形式。他們扎著帳篷,可以一連看上幾天,幾乎演多久看多久。“網(wǎng)絡、電視、電影對很多傳統(tǒng)藝術都有沖擊,但傳統(tǒng)藝術還是有它的魅力。”李惠聲來自上海格薩爾藏戲研習社,這是一個藏戲興趣社團。因為對這項藝術的深深熱愛,他們也在想辦法幫助耶吾布美藏戲團搭建交流活動平臺,讓他們能夠走出甘孜,被更多的觀眾了解和喜歡。

 

丁真的故鄉(xiāng)理塘和色達同屬于甘孜自治州,距離不算遠,但路上要花上一個白天。在理塘也有格薩爾藏戲團。在藏區(qū)很多地方都有格薩爾藏戲的傳承,不過若以創(chuàng)始人塔洛為標準,色達的藏戲團會更加正宗一點。

 

桑珠洛吾16歲開始加入父親的藏戲團,已沉浸于藏戲藝術三十余年了。平時藏戲團的觀眾相對固定,大多是附近村落的村民,一場演出也有上千人觀看。藏戲在當?shù)夭蝗庇^眾。隨著近十年來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很多色達的年輕人愿意留下來工作,生活也逐漸走向富足。桑珠洛吾認為哪怕沒有很多更遠地方的人來看,但能傳承保護好格薩爾藏戲非遺,給當?shù)厝藥砀实难莩觯彩且患芎玫氖虑椤?/p>

 

在展演之外,田林劇場里也呈現(xiàn)了非遺格薩爾藏戲文化藝術展,展示格薩爾藏戲中幾位主要角色頗具特色的精美戲服、飾品和道具,以及圍繞格薩爾文化的國家級非遺唐卡藝術傳承人拉孟的唐卡和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日多的鏨刻作品等。這些藝術作品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沉浸式地體驗神秘的藏族康巴文化。

 

“田間林音之千年史詩•雪域傳奇——格薩爾藏戲展演”由徐匯區(qū)田林街道辦事處主辦,徐匯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辦公室、徐匯區(qū)田林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