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之美

作者:邵鳳麗(遼寧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

 

在文人墨客筆下,秋月可以玩、可以賞,可以寄托相思與眷戀。唐代歐陽詹在《玩月》詩序中說:“月可玩。玩月,古也。謝賦、鮑詩,朓之庭前,亮之樓中,皆玩月也。”可知玩月之風(fēng)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謝靈運(yùn)的《怨曉月賦》、鮑照的《玩月城西門廨中》、謝莊的《月賦》都是玩月佳作。到了唐朝,社會文化空前開放,玩月、賞月更加風(fēng)行。

 

唐人對月亮的喜愛幾近狂狷。有人借月思親念友、眷戀故土,有人感嘆世事多艱、年華易逝,有人感傷懷才不遇、仕途沉浮,更有人高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在唐人眼中,月亮變化萬千,有涼月、素月、松月、清水月、關(guān)山月等。唐詩中歌詠月亮的佳作眾多,杜牧的《秋夕》,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張九齡的《望月懷遠(yuǎn)》都是經(jīng)典之作,當(dāng)然還有婦孺皆知的《靜夜思》。李白對月亮情有獨(dú)鐘,被稱為“月亮詩人”,他的詩三分之一以上都與月亮有關(guān)。李白愛酒,明月便是他的酒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重友,明月便會帶去他對友人的關(guān)心。“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這是當(dāng)年李白得知王昌齡被貶官后,特意寫下的,希望明月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關(guān)心一起帶到遙遠(yuǎn)的夜郎之西。

 

杜牧在《秋夕》中說“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與其他時節(jié)的月亮不同,秋月總是給人一種清冷、疏離之感。“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滿庭添月色,拂水?dāng)亢上?rdquo;,白露時節(jié),秋月遠(yuǎn)懸天際,帶著些許清冷疏離,給人一種沁人心脾的悠遠(yuǎn)美感。蘇軾也曾說:“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fēng)葉已鳴廊??慈∶碱^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詩人被貶黃州,清寒孤寂之時,仰望秋月,不禁感嘆時光易逝,世事無常。

 

在古人的心目中,中秋的月色是一年中最明亮的。棲白在《八月十五夜玩月》中認(rèn)為八月十五的月亮非同一般,“尋常三五夜,不是不嬋娟。及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張祜在《中秋月》中也說“一年逢好夜,萬里見明時。”中秋時節(jié)也是賞月的最佳時機(jī)。究其原因,冬冷霜重,夏熱云多,只有中秋月最宜觀賞。歐陽詹在《玩月》詩序中說:“修厥玩事,月之為玩。冬則繁霜大寒,夏則蒸云大熱,云蔽月,霜侵人,蔽與侵,俱害乎玩。秋之于時,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于夜,又月之中?;谔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shù),則蟾兔圓。”八月是秋季中天氣最適宜的月份,十五又是月圓之夜,因而此夜月色最佳。對此,劉禹錫也有同感,他在《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中說“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如水的月光灑向四面八方,天地間暑氣消退,九霄明凈,秋色澄澈,萬物清新,杜甫好像看清了月宮中白兔的絨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中秋月色美不勝收,不容錯過,否則會落下萬千遺憾。“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

 

秋月如水,秋水的溫婉、純凈與秋月最配,水邊、船頭便成為古人賞月的絕佳選擇。劉禹錫說“湖光秋月兩相和”,孟浩然說“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裴夷直說“清洛半秋懸璧月,彩船當(dāng)夕泛銀河”。另外,高處視野開闊,可以俯瞰世間一切,也宜賞月,劉禹錫詩云:“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當(dāng)年,唐玄宗喜歡中秋玩月,還和楊貴妃一同賞月,為了能夠更好地欣賞月色,他要建一座“望月臺”,后來因?yàn)楸l(fā)了安史之亂才未能如愿。有時,寺廟的清幽寧靜也與秋月相配。白居易曾在華陽觀邀友賞月,許渾也在鶴林寺觀賞中秋月,并寫道:“待月東林月正圓,廣庭無樹草無煙”。

 

中秋月色皎潔,但處于萬物蕭索的仲秋季節(jié),很容易觸發(fā)人們思親思鄉(xiāng)的心緒。劉禹錫說“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夜空中一輪又大又圓的朗月,更容易勾起離人濃濃的鄉(xiāng)愁。杜甫感嘆“滿月飛明境,歸心折大刀”。白居易思念元稹,寫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蘇軾與弟弟蘇轍久別重逢,共賞中秋明月,“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兄弟二人共同賞月,這本是一件賞心樂事,但他后面卻說:“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在蘇軾的內(nèi)心深處,是對相聚后不久又要分別的哀傷與感慨。

 

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成為中秋月圓之時,全天下人們最真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