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運蓮蓮”!傳統(tǒng)觀荷佳節(jié),古人都有啥講究?

“蘇州好,廿四賞荷花。黃石彩橋停畫鹢,水精冰窨劈西瓜,痛飲對流霞”。清代沈朝初在《憶江南》中描寫了一幅夏荷競放、泛舟賞荷的美景?;ㄐ艦槠?,江南水鄉(xiāng)的古人將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定為“荷誕”。每逢觀荷佳節(jié),人們便會換上新衣,泛舟賞荷、吟詩作賦為荷花慶壽。

 

古往今來,荷花深受人們的喜愛。8月13日恰逢今年的“荷誕”,讓我們一探古代“觀荷節(jié)”的民俗與雅趣。

 

賞荷:曉露未晞,清香沁骨

 

我國栽培荷花歷史悠久。在距今約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中,考古學家便發(fā)現(xiàn)了兩枚已經(jīng)碳化的古蓮子。

 

魏晉南北朝時期,古人種植荷花已相當普遍。西晉文學家陸璣在《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中將已開與未開的荷花進行區(qū)分:“其莖為荷。其花未發(fā)為菡萏,已發(fā)為芙蕖”。

 

“好運蓮蓮”!傳統(tǒng)觀荷佳節(jié),古人都有啥講究?

 

小荷才露尖尖角。人民網(wǎng) 孟麗媛攝

 

此時,江南水鄉(xiāng)逐漸形成了觀荷習俗,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為“荷誕”最早出現(xiàn)在約成書于此時的《吳郡記》(清初《廣群芳譜·花譜》所引):“荷花宕在葑門之外,每年六月廿四日,游人最盛,畫舫云集”。蘇州葑門荷花宕、虎阜山浜、嘉興南湖、南京玄武湖等均是古時賞荷的好去處。

 

舊時,觀荷節(jié)在水鄉(xiāng)澤國、荷池遍布的江南是舉家歡慶的盛大節(jié)日。屆時,人們傾城而出,泛舟賞荷,吟詩作對,“攜都籃茗具”賞荷品茶,雅趣十足。游人多到“持數(shù)萬錢無所得舟”,“士女以鞵靸(鞋子被擠掉)不至為恥”。入夜,人們將紙燈燃置于荷塘祈福。因氣候相異,南京將“觀荷節(jié)”提前至六月初四,“凡有池塘植荷者,以紙作燈燃之,放于中流,以為祝嘏”(《金陵雜志》)。

 

“好運蓮蓮”!傳統(tǒng)觀荷佳節(jié),古人都有啥講究?

 

接天蓮葉無窮碧。人民網(wǎng) 孟麗媛攝

 

夏季是最佳賞荷期,清晨是最佳賞荷時。此時晨露未干、朝陽初暉,荷花不僅更顯妍麗,香氣也更清雅動人,一如宋代詩人楊萬里《清曉湖上》所述:“都將月露清涼氣,并作清晨一噴香。”

 

詠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觀荷吟詩,古人詩文記載著荷花之美。除了“別樣紅”,荷花還有粉、白二色,金蓮、碧蓮甚是少見。其中,“白者香,紅者艷,千葉者不結實”。雙生花“并蒂蓮”、一蒂三花“品字荷”、兩次開花的“重臺蓮”、“夜布晝卷”的夜舒荷等荷中珍品因稀有而常被視為祥兆。

 

“好運蓮蓮”!傳統(tǒng)觀荷佳節(jié),古人都有啥講究?

 

白菡萏香初過雨。人民網(wǎng) 孟麗媛攝

 

荷花品種多,花期長,為夏秋之景增添了不少亮色。從“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荷苞到八大山人畫筆下“菡萏一枝,半開池中,敗葉離披,橫斜水面,生意勃然”的殘荷,自初夏綿延至肅秋而各具風姿。

 

在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荷花被比作“一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和“剛出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夏夜荷香,更是視覺與嗅覺的雙重享受。

 

荷花被廣泛吟詠不只靠“美貌”。“荷”與“和”“合”諧音,“蓮”與“聯(lián)”“連”諧音。傳統(tǒng)文化中,荷花常被視作和諧、聯(lián)結的象征,更因其清雅妍麗、高潔正直而出現(xiàn)在文人墨客筆下。

 

“好運蓮蓮”!傳統(tǒng)觀荷佳節(jié),古人都有啥講究?

 

清代翡翠鴛鴦荷花件。人民網(wǎng) 孟麗媛攝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屈原在《離騷》中借荷花表達內心的馥郁芳柔和潔身自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用寥寥數(shù)字烘托出了荷花的高潔品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宋朝周敦頤的《愛蓮說》更是贊荷、詠荷的經(jīng)典名篇。

 

食荷:荷香盈齒,蓮饌爭奇

 

賞荷詠荷,精于美食的古人可不會錯過蓮饌。據(jù)《本草綱目》記載,荷花花瓣、花蕊、花蒂、荷葉、藕節(jié)、蓮房及蓮子蓮心等還可入藥。

 

“六、七月采嫩者,生食脆美……冬月至春掘藕食之,藕白有孔有絲,大者如肱臂,長六、七尺,凡五、六節(jié)”。蓮藕是人們最常食用的部分。藕粉、炸藕盒、冰糖雪藕、桂花糯米藕、蓮藕排骨湯……蓮藕制成的饌食琳瑯滿目,南宋名饌“石榴粉”今時讀之也仍能引人食指大動:“藕截細塊,砂器內擦稍圓,用梅水同胭脂染色,調綠豆粉拌之,入清水煮供,宛如石榴子狀。”

 

蓮藕有諸多吃法,蓮子也不遑多讓。脆嫩時可就著蓮蓬生吃蓮子;成熟后,八寶蓮子粥、拔絲蓮子、銀耳蓮子羹、清心蓮子飲……

 

“好運蓮蓮”!傳統(tǒng)觀荷佳節(jié),古人都有啥講究?

 

蓮子已成荷葉老。人民網(wǎng) 孟麗媛攝

 

荷葉荷花也撐起了蓮饌的半壁江山。“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墟人”,柳宗元的《柳州峒民》描寫了唐人用荷葉制作的“綠荷包飯”;宋代,古人將荷花瓣搗爛摻入米粉和白糖蒸成“蓮糕”,或將蓮花摘去心蒂,焯水后與嫩豆腐煮成“紅白交錯,恍如雪界之霞”的“雪霞羹”;“一瓶東閣蓮花酒,半尾西齋藿香魚”,則描寫可明清時興雅事——用荷花花瓣釀酒。此外,蓮花、蓮葉亦可入茶。

 

“好運蓮蓮”!傳統(tǒng)觀荷佳節(jié),古人都有啥講究?

 

此花此葉常相映。人民網(wǎng) 孟麗媛攝

 

賞荷、詠荷、食荷,荷不僅滿足了口腹之欲,更成為古人借物言志的精神寄托。近日,并蒂蓮在多地盛放蔚為奇觀,卻不幸頻頻慘遭“黑手”攀折。此時,更需向古代君子學習一番觀荷、敬荷之道:“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把這美景留與更多人欣賞,又何嘗不是雅事一樁?

 

(綜合自《本草綱目》《六月荷花蕩 輕橈泛蘭塘——從觀蓮節(jié)談民間造神與江南游風》《話圓明|“荷花節(jié)”考——從圓明園荷花節(jié)說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