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兩岸社會對話不能斷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9-06-13 17:27:37 | 來源: 中國臺灣網(wǎng) |
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將于6月15日在福建舉辦,本屆論壇以“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fā)展”為主題。
臺灣“中時電子報”12日發(fā)表佛光大學公共事務(wù)學系助理教授柳金財評論文章《兩岸社會對話不能斷》。
評論摘編如下:
反對者以為參與海峽論壇的臺灣社會各黨派、團體,已成為大陸的“目標群體”,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結(jié)盟伙伴,試圖拉攏泛藍政黨、團體及民眾,從而孤立分化民進黨當局與民眾關(guān)系,體現(xiàn)“寄希望于臺當局,更寄希望于臺灣民眾”的政策精神。
支持者則認為,在兩岸欠缺官方第一軌道、官方委托民間機構(gòu)第二軌道對話模式下,參與第三軌道的兩岸民間社會交流對話平臺,利于兩岸從“社會本位”而非“政府本位”角度思考兩岸政策形成,增進兩岸社會理解、諒解,進而積累善意、建立互信、增進合作。民進黨卻視論壇為大陸的統(tǒng)戰(zhàn)行為,指控其政治意圖就是要消滅“中華民國”,此種說法實有待斟酌。
參與海峽論壇利于擴大臺灣社會話語權(quán)。隨著改革開放,大陸民眾社會逐漸萌芽,各種社會團體如雨后春筍般誕生,第三部門及非營利組織逐漸強化其社會治理能力。論壇為臺灣展現(xiàn)對大陸社會各階層、團體發(fā)揮制度優(yōu)勢及經(jīng)驗示范的機會。
然而,陸委會提出法律手段意圖產(chǎn)生寒蟬效應(yīng)。日前陸委會禁止個人、團體參加海峽論壇,并呼吁不得違法徑自簽署協(xié)議、備忘錄等文書。民進黨采取禁制性作法,遏制臺灣民眾、其他黨派及社會團體對兩岸事務(wù)參與。原本進行兩岸城市交流非常積極的高雄、臺中、云林等地方縣市長,紛紛以公務(wù)繁忙為由,無法參與。
相關(guān)新聞
- 2019-06-13預(yù)見海峽論壇:含金量高,人氣旺(兩岸快評)
- 2019-06-12國臺辦:奉勸民進黨當局不要開歷史倒車做兩岸民間交流的絆腳石
- 2019-06-12國臺辦:超1萬名臺民眾報名參加第11屆海峽論壇
- 2019-06-10美國讓全世界知道了華為 民進黨讓更多臺灣人知道了海峽論壇
新聞推薦
- 中國成功發(fā)射實踐二十五號衛(wèi)星 中國航天2025年開門紅2025-01-07
- “重走海絲路之遇見媽祖”活動在湄洲島啟動2025-01-07
- 香港玩具展匯聚全球商家展示新品2025-01-07
- 兩岸一家親,這條路他走了36年2025-01-07
- “邊檢+”,讓臺胞往來更便捷2025-01-07
- 第二屆“金陶笛杯”兩岸陶笛邀請賽圓滿收官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