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文明的“使者”來了嗎?——訪哈佛大學天文系主任勒布

2017年,浩瀚宇宙中一個神秘天體闖入太陽系后,以每小時31.5萬公里的高速飛離,朝著飛馬座方向而去。這個被命名為“奧陌陌”的神秘天體令無數(shù)天文學家和科學迷好奇,它到底是何方來客?與地球、與整個太陽系有何聯(lián)系?

 

由美國哈佛大學天文系主任亞伯拉罕·勒布教授率領(lǐng)的研究團隊推測:這個細長型、深紅色的天體,可能是外星文明發(fā)射的探測器。這篇論文將發(fā)表在即將出版的美國《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上。

 

“該天體的長度是其寬度的10倍,每小時31.5萬公里的速度使它足以掙脫太陽引力,并從太陽系中脫離。”勒布7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外星文明的“使者”來了嗎?——訪哈佛大學天文系主任勒布

被命名為“奧陌陌”的神秘天體。資料圖/NASA

 

這可謂一語驚人,但勒布的學術(shù)身份和地位無可置疑:哈佛大學教授,天文系主任,黑洞計劃的創(chuàng)始主任,也是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理論和計算研究所主任。他曾發(fā)表700多篇論文,主要研究領(lǐng)域是黑洞、宇宙的未來、外星生命和最初的恒星等。

 

“奧陌陌”在夏威夷語中意為“遠方的信使”。去年10月19日,夏威夷大學首先發(fā)現(xiàn)了這個天體并為其命名。作為人類首次觀測到的太陽系外“訪客”,“奧陌陌”迅速引發(fā)天文學界關(guān)注。研究人員通過追蹤其活動、計算速度、分析其材料組成等猜測,這個天體有可能是小行星或彗星,但沒有達成一致看法。

 

勒布對新華社記者說,自從被觀測到后,“奧陌陌”顯示出很多不同尋常的特征,是人類此前從未觀測到的一類天體。比如,其形狀比太陽系中所有已知的小行星或彗星更長、更扁;數(shù)據(jù)還顯示,這個天體的行進路線偏離了由太陽引力決定的運動軌跡,說明它有動力來源。

 

那么,它的動力到底從哪里來?一些研究人員推斷這個天體是一顆彗星。如果它是彗星的話,當靠近太陽時,構(gòu)成彗核的水冰等物質(zhì)會受熱而噴發(fā),確實可以獲得大量推動力。但是彗星物質(zhì)噴發(fā)會形成長長的“彗尾”,“奧陌陌”卻沒有。

 

也有研究提出,“奧陌陌”可能是一顆小行星。但小行星飛進太陽系時,應(yīng)該受到太陽等星體的引力作用而減速,而“奧陌陌”卻是飛進太陽系后又加速飛離,速度比小行星受太陽系內(nèi)天體引力作用而計算出的值更快。

 

正是基于上述計算和“排除法”,勒布的研究團隊推測,這個闖入太陽系的神秘天體可能是“由外星文明特意向地球附近發(fā)射的、完全可操作的探測器”。它可能是一艘漂浮在星際空間中的“光帆”飛船,可以吸收太陽輻射而獲得前進動力,這可以解釋它飛過太陽系時突然加速的現(xiàn)象。

 

事實上,“光帆”并非只是科幻概念,今年去世的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生前曾有計劃,與投資人開發(fā)一種“光帆”飛船。霍金設(shè)想飛船速度能達到光速的五分之一,可以飛往半人馬座阿爾法星附近。

 

不過,勒布團隊的這一推測過于驚人,天文學界眾多研究人員認為缺乏更令人信服的證據(jù)。很多學者指出,“奧陌陌”的光譜觀測數(shù)據(jù)更接近小行星或彗星;也有學者指出,“奧陌陌”似乎是在翻跟頭飛行,而不像是飛船在平穩(wěn)飛行。

 

對此勒布回應(yīng)說,由于“奧陌陌”被星際塵埃覆蓋,掩蓋了真正的光譜特征,觀測起來類似小行星或彗星。關(guān)鍵問題仍然是它的動力來源,目前的確沒有更多的觀測結(jié)果來對其進行定性,也沒有能解釋的權(quán)威論證。

 

他表示,研究團隊下一步將繼續(xù)觀測研究類似“奧陌陌”的星際天體,希望能找到更多確鑿的證據(jù)。

 

“研究這些‘天外來客’,就像我和女兒在海灘上的經(jīng)歷。每個貝殼都不一樣,每個天體也不盡相同。也許只有非常微小的一部分星際天體可能來自外星文明。因此,我們需要研究所有從星際空間進入太陽系的物體,找尋更多信息來判斷‘奧陌陌’以及其他神秘天體的真實身份。”勒布說。(新華社洛杉磯電 記者譚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