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中國對外開放40年的三點啟示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于11月5日在上海青浦拉開帷幕。來自130多個國家的3000多家企業(yè)接踵而至,從中東椰棗到哥斯達黎加菠蘿,從法國創(chuàng)新藥到德國粉碎機,從巴基斯坦時尚展到芬蘭兒童主題樂園……琳瑯滿目的產(chǎn)品與服務,勾繪出一幅流光溢彩的中國開放圖景。

 

改革開放40年給中國與世界關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面向美歐日等發(fā)達國家到開拓亞非拉等新興市場,從“全球賣”到“全球買”,從向西方學習到他國來華“取經(jīng)”,從國際體系的旁觀者到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建設者,中國與世界的接觸互動“更加深入和精細”。

 

以歷史的眼光看,中國對外開放40年,當是百余年來中國與世界互動最精彩的一章。它不但成就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的地位,更塑造了一支對世界和平發(fā)展極重要的力量?;仡欉@段成功歷程,有三點重要啟示。

 

第一點啟示是“融入”。中國開放進程的開啟與中國同西方國家關系改善之間的同步并非偶然。我們打開大門,把西方的資金、技術、管理請進家門;我們也走出國門,一批批考察團、一波波留學生,把世界上關于國家治理、社會發(fā)展以及科學進步的先進理念帶回來。學習、借鑒、吸收、創(chuàng)新,中國以敏而好學的姿態(tài)、時不我待的心態(tài),投入到經(jīng)濟全球化的滾滾大潮,不斷邁出堅實的時代步伐。

 

難能可貴的是,在與世界的交融互動中,中國始終保持著自身發(fā)展道路和文化傳統(tǒng)的獨立性。很多人在探究新自由主義實驗在東歐、拉美以及非洲遭遇阻力、失敗但中國的改革開放能夠成功的原因。正如俄羅斯高等經(jīng)濟學院東方學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謝·馬斯洛夫所言,中國從西方借鑒一切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同時保持經(jīng)濟上的獨立性,“中國人并未放棄自己的遺產(chǎn),而是將其發(fā)揚光大”。

 

第二點啟示是“定力”。中國對外開放的40年里,國際形勢并非風和日麗,中國與外部世界關系也并非一帆風順。然而,盡管有冷戰(zhàn)結(jié)束和“9·11”兩次大事件的震撼,以及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兩次大危機的考驗,中國始終堅持“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的判斷,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堅持走改革開放這條“必由之路”。

 

當下,世界政治中民粹主義、保護主義等逆流迎面而來,美國大范圍挑起的經(jīng)貿(mào)摩擦侵擾人心,但中國始終按既定節(jié)奏推進改革開放事業(yè),始終高舉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推動世界發(fā)展與合作的進程。舉辦進博會,既彰顯中國堅持擴大開放的決心,也表明中國為世界各國打造國際貿(mào)易合作平臺的善意。這正是中國開放合作初心不改的生動例證。

 

第三點啟示是“擔當”。法國知名漢學家高大偉曾說:“開放不僅讓中國了解世界,也是中國在影響世界的過程。”隨著體量更大、分量更重,中國以更積極姿態(tài)參與國際對話與合作,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并為此向世界貢獻了“一帶一路”、亞投行等一系列公共產(chǎn)品。

 

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fā)展的潮流中發(fā)展。隨著進博會大幕開啟,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系必將寫下新的精彩一頁。(完)(新華社記者郝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