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遭遇的“斷交潮”有無化解之道

香港中評社9月4日發(fā)表社評指出,中南美洲國家薩爾瓦多日前與臺灣“斷交”,成為民進黨執(zhí)政兩年多以來第五個與臺灣“斷交”的國家,“斷交”速度已遠超陳水扁時期。此次臺薩斷交恰逢蔡英文出訪回臺,這對蔡當局“先國際后兩岸”的政策無疑是嚴重一擊,臺灣輿論也陷入“邦交國”清零倒計時的擔憂。

 

我們發(fā)現(xiàn),面對接二連三的“斷交”危機,蔡當局已練就了一番“火速甩鍋”的“斷交”回應套路,那就是將責任歸咎于大陸的打壓,指責大陸“金援外交”。眾所周知,“金援外交”是陳水扁執(zhí)政八年對外開拓和鞏固“邦交”的重要手法,實施的效果并不理想,“邦交國”數(shù)量不增反減。

 

在我們看來,蔡當局對大陸“金援外交”的指責只是其無力繼續(xù)維持與薩國所謂“邦交關系”的托詞。事實上,臺灣與其“邦交國”關系早已岌岌可危,比如臺灣位于加勒比海的“邦交國”等都亮起了黃燈,洪都拉斯駐臺大使明確表示,“我們不想要現(xiàn)金,但我們需要臺灣公司來投資,需要臺灣在50年時間里幫助我們變得跟臺灣現(xiàn)在這么繁榮。”對于這樣的形勢,民進黨當局很清楚,“金援外交”并非維系正常外交關系的長久之計,但也拿不出任何應對的辦法,也只能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同時給臺灣民眾一個交代,以此博取臺灣民眾同情,制造更加對立的兩岸關系。正如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特別指出,中薩建交是政治決斷,絕不是所謂的“交易籌碼”。希望島內(nèi)某些人能夠看清世界大勢,不要把任何問題都理解為錢的問題。

 

眾所周知,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國力不斷加強,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的不斷涌現(xiàn),中國大陸對臺“邦交國”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臺“原邦交國”選擇與大陸建交,原因是希望參與中國大陸在該地區(qū)提供的整體合作結構。臺灣的“邦交國”也大都愿意主動融入其中,參與蛋糕制作、共同分享蛋糕。

 

很顯然,中非合作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2018年2月報告認為,中國憑借其成功的對非政策和從不在合作中夾帶政治意圖的務實做法,已成為在非洲最具影響力的大國。近來非洲各國元首紛紛抵達北京進行正式訪問并出席9月初中國大陸今年最大的主場外交活動中非論壇北京峰會,包括近兩年剛剛與中國大陸建交的岡比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以及布基納法索在內(nèi)的非洲53個國家都將受邀來京參加峰會,可謂是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團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xiàn)金能解一時之急卻解不了一個國家發(fā)展之需,而務實的合作所創(chuàng)造的機遇卻能為這些非洲國家解決發(fā)展的根本問題、創(chuàng)造繁榮的未來。從長遠來看,非洲唯一一個未與中國大陸建交的臺灣“邦交國”斯威士蘭與中國大陸實現(xiàn)關系正?;仓皇菚r間的問題。

 

我們相信,每一個臺灣“邦交國”在做出與中國大陸建交決定之前必然會對國內(nèi)外形勢進行謹慎分析,正如薩爾瓦多政府所說,和中國大陸建交將給每個薩爾瓦多人帶來更多機遇,薩爾瓦多不應“與世界背道而馳”。由此可見,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與中國大陸建交,是大勢所趨。

 

隨著中國大陸越來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臺灣“邦交國”對中國大陸的向心力無法阻擋,是否與臺灣“邦交國”建交的決定權已把握在中國大陸手上。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由于始終拒絕“兩岸同屬一中”,直接導致臺灣“邦交國”數(shù)量由29個降為23個;堅持“一中外交”的兩岸“外交休兵”是馬英九時期對外關系平穩(wěn)的關鍵所在,大陸對此是默認的。為了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北京甚至婉拒了多個國家提出的建交要求,包括2010年就希望與北京建交的巴拿馬。但我們注意到,蔡當局上臺執(zhí)政后,在兩岸關系處理上,既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也不對“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有任何明確表態(tài),“去中國化”動作頻頻。在對外關系處理上,蔡當局聯(lián)美媚日,甚至呼吁國際力量聯(lián)合對抗中國大陸。很顯然,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沒有了共同的政治基礎,兩岸“外交休兵”的基礎也就蕩然無存,大陸勢必也不會再像馬英九時期那樣因為顧忌臺灣的感受而將有意與中國大陸建交的國家拒之千里之外。

 

我們認為,過往歷史經(jīng)驗已經(jīng)一再證明,臺灣當局只有優(yōu)先處理好兩岸關系,才能為臺灣“對外”關系贏得更大的轉圜空間。如果蔡當局真想維系住“邦交國”,就應該妥善處理好兩岸關系,這是蔡當局化解臺灣“斷交”危機的唯一通道。要知道,任何舍近求遠、舍本求末的方式都只會加速蔡當局“踏實外交”計劃的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