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中課綱減文言文 媒體呼吁“救救孩子”

編輯:左妍冰|2017-08-23 11:24:23|來源:中國臺灣網(wǎng)

臺灣《聯(lián)合報》23日發(fā)表文章指出,臺灣“教育部”課綱審查會欲將高中語文課的文言文降為10篇,平均一學期只需念1至2篇,文言文僅有陶淵明《桃花源記》、蘇軾《赤壁賦》、司馬遷《鴻門宴》、范仲淹《岳陽樓記》四篇入選,其余均為臺灣古詩文,其中《七星墩山蹈雪記》是灣生(日據(jù)時代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寫的文言文。兩相比較,直可讓有識之士毛骨悚然,在此拜托“教育部”高官三思。

 

臺灣《中國時報》23日也報道說,臺灣原本已經(jīng)底定的“12年公共教育語文領綱”,因為2016年政黨輪替后,課綱重審,于是有關高中余文教學數(shù)個重要元素:文白比例、共同核心選文、文化教材范圍,因為有學生代表提議,進入全面重新審議。近日“12年語文領綱”的審議之所以引發(fā)爭議,關鍵出在幾個核心的因素:

 

一、文白比例:臺灣的2006年、2010年、2012年課綱,高中3年文言文比例是45%、55%、65%,逐年遞增,此次修訂,將大幅腰斬到30%以下。

 

二、核心選文:為因應“一綱多本”的要求,核心選文有助于教科書編輯上,能有聚焦的選文。“12年語文領綱”原定案40篇選文,降到10篇,甚至有提案廢除核心選文。

 

三、文化教材:刪除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建議授課年段及選材范圍,且刪除每冊應選一課文化經(jīng)典的選文規(guī)定。

 

四、課審會權限爭議:課綱修訂由各領域專家組成“課綱委員會”,歷經(jīng)會議、公聽與反復會議提出,但課審會議之“普通高中分組”不接受,由生物、地理、自然等各科委員與學生代表,提出選文內(nèi)容,還進行網(wǎng)絡投票,決定出10篇選文。

 

原本學生共同學習的40篇選文中,一夕之間,只剩下4篇,原本教科書中優(yōu)美的經(jīng)典臺灣古典文學作品,郁永河的《裨海紀游》選,鄭用錫的《勸和論》,以及連橫的《臺灣通史序》,就一夕退出教科書。

 

這次《12年語文領綱》的審查與討論,已經(jīng)嚴重傷害了臺灣未來文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程序的不正義與黑箱更令人匪夷所思。至少產(chǎn)生幾個顯而易見的弊端:

 

一、高中語文文言文比例一旦下降到30%,將低于目前初中三年級的35%,并不符合12年公共教育循序漸進的學生能力要求。二、相較于中國大陸、香港與馬來西亞高中語文教材,重視文言文與世界文學,臺灣的變革缺乏方向,勢必導致高中學生語文能力、識讀經(jīng)典文化的能力,將遠低于國際中文學習標準。三、文學經(jīng)典的確認,要仰賴學養(yǎng)深厚的學者專家,無論是臺灣或中國大陸的古典文學,臺灣都有浸淫深厚的學者可供咨詢,課審會徑自決議,并不妥當。四、中華文化教材是否應當教?教哪些內(nèi)容?已經(jīng)無人聞問。五、語文教育長期不重視世界文學、小說、戲劇、應用文、演講、辯論等類型與議題,也乏人討論。

 

文學與語文的教育,看似無用,實有大用,看似不合時宜,其實經(jīng)世治國,還請各界多關心此一大問題,救救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