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日本不喊“去中國化”

何以日本不喊“去中國化”

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xié)會在清水寺發(fā)表日本2016年度代表字“金”。

 

日人宮本是我多年社會觀研工作伙伴,其子太郎欲繼承父志,正就讀日本大學社會系,他拿作業(yè)與我討論,題目讓我大吃一驚:“試以(古文觀止卷三周文國語)魯國敬姜語其子公父文伯:‘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就當前社會福利及國民防老心態(tài),有無省思啟發(fā)之處?”

 

敬姜的觀點,是人民勤勞就會思考,思考就會產生善心,安逸就會放縱,放縱就會失去善心,產生惡心。是否值得臺灣省思先不論,為何日本學生探討社會問題,要引用中國古文?

 

太郎說:社會代代都有前所未遇的難關,就像人會碰到前所未有的疾病,都得靠自身免疫力及自愈力解決,人的免疫及自愈力來自遺傳及體能,社會則是文化及國民素質。我說那古文是中國的,你們不會排斥嗎?他說文化和遺傳一樣,封閉及排外就是近親繁殖,會變成畸型與夭折,漢文的智慧是日本文化高貴而優(yōu)質的DNA,我們?yōu)楹我懦猓?/p>

 

我問他是否學校特別重視漢文教育;他說日本著名大學入學考的日文一科都有漢文,他入學考的漢文題目是:就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與晏嬰談論治國之道,述說己見。這個題目如放在臺灣大學學測,我不知幾人能答?

 

太郎忽然問我,馬英九談不統(tǒng)不獨有其道理,為何要不武?我說,不武是兩岸和平,不要武力相向。他說:那應該是以武止戈,不武在古書的意思,是破壞了原有的團結,造成分裂。我楞了一下,古書有這樣解釋嗎?

 

他說左傳僖公三十年,燭之武退秦師,秦晉聯(lián)軍圍鄭,燭之武說退秦穆公,秦鄭結盟。晉文公舅父子犯要晉文公中途截擊秦軍,晉文公認為不可的理由之一便是“以亂易整,不武”,以分裂取代原有的團結,這是不武。我真的很慚愧,他父親一直跟他說,我是他父親的漢文師父,我竟然不知這“不武”的古意。

 

何以日本不喊“去中國化”

日本小學生書法比賽

 

日本小學生仍要學習算盤與書法,這兩項源自中國的東西。學書法必然會習漢字,日本電視臺有比賽對漢字、漢詞、漢文典故了解的益智節(jié)目;另外日本選舉不是圈選而是寫中意候選人的名字,有人怕會減少選票,而勸名字有漢字的改為“平假名”文字,但似乎沒有候選人為了選票而改掉名字中的漢字,因為漢字代表家族的文化氣質;日本皇室為皇子公主取名及年號,絕對取自四書五經(jīng)之漢字。

 

何以日本不喊“去中國化”

“徘句”詩

 

日本民間文藝,最有特色的是“徘句”詩,只有三句。第一句五音,二句七音,三句五音。著以平假名寫徘句,一音未必一字,唯有漢字是一字一音,所以徘句大師都以漢字寫出五七五字,念出五七五音。徘句的奧妙,在第一句是觸景,第二句述情,第三句是意境。作者會以書法寫出自己作品,意在筆先,氣貫筆中,神余筆外,才是真正展現(xiàn)“徘句”的精神,稱為“余情”,即徘詩的余韻。

 

徘句深受日本人喜愛,其中的漢字、書法均來自中國,為何日本的政客沒有警告大家,別讓大和文化被中國文化入侵,趕快去中國化。而臺灣的政治人物,如今連民族詩人賴和的漢詩手稿“由由”都會誤認為“冉冉”,又有多少反中政客,處心積慮去中國文化,教材去文言文,去四書五經(jīng),也去掉了臺灣文化源自中國的優(yōu)質DNA,如何與人競爭呢?

 

(來源:聯(lián)合報 作者 黎建南/自由作家(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