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匠”李仁清:用雙手重現中華民族文化經典
編輯: 李邵鵬 | 時間: 2016-10-27 17:11:59 | 來源: 中新網 |
河南省非遺傳承人、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李仁清傳習所傳習導師李仁清(右一)在福州冶山指導學員進行戶外傳拓實踐操作。記者劉可耕攝
“先用小牙刷掃除碑刻上浮土,后用棕刷刷上宣紙,再手持剪刀沿浮雕高處與低處交界部分剪開……”深秋,“中國工匠”李仁清在福州冶山一處清代浮雕石刻《瑞獸呈祥》前,時而站立、時而半蹲,手把手為福建學員林鳳等傳授高浮雕傳拓技藝。
當日秋陽高照,河南省非遺傳承人、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李仁清傳習所傳習導師李仁清率領參加第三期全國傳拓技術培訓班的20多位學員,來到福州冶山進行戶外傳拓實踐教學。
生宣、剪刀、打刷、棕刷、抹布、撲子、鑷子——拓印“七件寶”, 被錯落有致地擺放于石刻前。
從事傳拓技藝30多年,常年在野外風吹日曬,工作艱苦,使得63年出生的李仁清略顯滄桑。
李仁清稱,高浮雕傳拓技藝大體分為“上紙、上墨、后期修復”三個大類,其中后期修復最為關鍵,要把原物的整體形態(tài)、信息都要修復出來。
李仁清說,拓印技術盛于隋唐,延續(xù)至今有眾多類別,大都受平面局限。高浮雕拓印技術打破這一習慣,針對復雜的立體石刻雕像,用多個拓片拓印,完成后再進行拼接,是傳拓技法中難度最大的一種。“我從接觸這一難題開始,就下決心攻克它,終于在2012年總結出可行辦法。”
河南省非遺傳承人、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李仁清傳習所傳習導師李仁清(前中)率領參加第三期全國傳拓技術培訓班的20多位學員,來到福州冶山進行戶外傳拓實踐教學。記者劉可耕 攝
“傳拓技藝有1000多年的歷史,代代相傳。國家圖書館等古籍公藏單位保存諸多原始文物已不復存在的珍貴拓片,要了解史料就要從拓片上尋求信息,拓片是歷史傳承的重要載體;從拓片上可以反映出中國歷代書法、藝術、政治、軍事、文化等珍貴史料價值。”李仁清表示。
山間秋日,來者不善的蚊子侵擾著野外傳拓實踐的學員們。
李仁清邊協助驅趕蚊子邊說,“當今空氣污染,石刻風化速度加快,文物的記憶一日日在喪失,遺留下來精美的石刻造像亟需抓緊拓印下來。”
10月5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大國工匠》系列片介紹了李仁清,讓他一夜之間名聲在外。提及此事,李仁清笑稱,自己只是在“打刷聲中傳承古老文明”。
李仁清告訴記者,從1982年起從事文物拓印工作,至今已34個年頭。
1982年以來,李仁清一直從事高浮雕傳拓技藝的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成立了鄭州仁清金石傳拓藝術博物館。2008年為嵩山“天地之中”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做了高浮雕拓片精品檔案;2013年到臺灣佛光山舉行高浮雕拓片展,同年應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之邀,為“第一期全國傳拓技術高級班”授課;2015年7月至12月,應鄭州博物館、鄭州考古院、登封市文物局邀請,對登封的嵩陽觀大唐碑、嵩陽寺造像碑、劉碑等名碑名刻進行傳拓。
河南省非遺傳承人、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李仁清傳習所傳習導師李仁清在福州冶山為學員示范戶外傳拓技藝。記者劉可耕 攝
時近中午,學員順利進入拓印“上墨”環(huán)節(jié)。李仁清老師端坐于石階,用海綿制作出用于上墨的“撲子”。他說,到目前為止,正式拜自己為師的有4位徒弟。“師生間,也要有緣份,歡迎各地學員到自己傳習所學習。”
經過半個小時上墨,二只麒麟搶珠浮雕的形態(tài)在宣紙上呈現出來,纖毫畢現,圍觀的學員都忍不住紛紛拿出手機拍照。
順著山道下山,李仁清步履堅定。“回去后,還要與學員們一道把上午的拓片整體信息進行整理,盡可能恢復原貌。”
"如果說中華文明是一串項鏈,那么拓片就是一顆發(fā)著亮光的黑珍珠。"李仁清說。中新網福州10月27日電 (記者 劉可耕)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沈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yè)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jié)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