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打造全球影響力智庫

“自1959年以來,新加坡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最重要、唯一的原因是什么?無需猶豫,我的回答是人口素質(zhì)。”1982年,李光耀在擔任新加坡總理時如是說。近年來,隨著國際和區(qū)域形勢的演變,新加坡面臨的挑戰(zhàn)與日俱增。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顧清揚對本報記者表示,“為了在多變的國際形勢中把握生存之道,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智庫建設,依靠優(yōu)秀的本地人才和外來引進人才,迅速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庫。”

 

據(jù)了解,在新加坡智庫中,除了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和東南亞研究院成立較早,其他大多成立于上世紀90年代之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前《聯(lián)合早報》副總編輯吳元華告訴本報記者,新加坡前任總理吳作棟上任后,新加坡智庫開始取得大發(fā)展。新加坡智庫建設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各有其細分領域。舉例來說,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主要研究外交與安全事務;東南亞研究院主要從事東盟研究;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下屬的政策研究所,是關(guān)于新加坡本國政策議題研究的智庫,下屬的東亞研究所主要從事對中國的研究。

 

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告訴本報記者,“新加坡智庫之所以發(fā)展迅速,與政府的資源投入和政策支持分不開,而且新加坡政府也比較愿意聽取智庫研究人員的觀點。”

 

新加坡智庫的性質(zhì)與美國智庫不同。無論是從資金來源、還是人員聘請上來看,美國智庫的獨立性都很強,而新加坡有影響力的智庫都受到了政府的資助和支持。顧清揚表示:“新加坡政府對智庫的支持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其一是加大政府資助力度并通過鼓勵政策帶動其它渠道的經(jīng)費投入;其二是鼓勵智庫進行獨立的政策研究;其三是善于將智庫作為與民眾溝通和加強國際交往的渠道和橋梁。”

 

“作為一個小國,要想提高競爭力,新加坡應集中于自己最具優(yōu)勢的領域,比如環(huán)境與水資源、城市治理、區(qū)域戰(zhàn)略等,建立國際領先的智庫。另外,借助已有的國際化優(yōu)勢,新加坡智庫應加強與世界著名智庫的合作,展開更多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研究。”顧清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