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字透露的消息
編輯: 陳豪 | 時間: 2014-09-09 16:16:00 | 來源: 光明網 |
蟹
蟹的字根是解,表示要逐步解殼才能食其肉。先人在“解”字左邊或下面加個“蟲”部,把動詞變成名詞,稱這種甲殼動物為“蟹”。
俗話說“八月十五,菊黃蟹肥”,中秋佳節(jié)正是品蟹的大好時節(jié)?!都t樓夢》第38回就寫到一場中秋螃蟹宴。《紅樓夢》中鋪陳的美食很多,若論場面,則要數(shù)史湘云在“藕香榭”擺下的這場螃蟹宴??梢姀墓胖两?,中秋食蟹不僅是大快朵頤的舌尖享受,也是人們在社交往來中一個撐場面的事兒,足見“蟹”在食單里的非凡地位。
那么,古往今來,人們吃蟹的歷史到底有多久?蟹之為“蟹”,緣何而來?漢字是一把考古的鑰匙,我們不妨從漢字入手來解讀它。
今人都從東漢鄭玄為《周禮》“共祭祀之好羞”注“若青州之蟹胥”推斷,認為周代宮室以蟹醬作為珍貴祭品,證明吃螃蟹距今當有3000多年歷史了。雖說推斷合理合情,卻是轉了一個彎的,其實,“蟹”字本身已經透露了這個消息。
大家知道,周代或周代之前的古籍《易經》《尚書》《山海經》等都把這種“剛在外”的甲殼動物一概稱之為“蟹”。按照中國人的思維,事物的稱名都是有緣由的,例如鷺之所以叫“鷺”,是因為“鷺飛則露”,一到秋天的白露時節(jié),它就要遷徙;螢之所以叫“螢”,是因為它“熠熠宵行”,在夏天的夜幕里熒熒發(fā)出微弱的光亮……蟹之所以叫“蟹”,也有緣由。
后人作過種種讀解:或說“漆見之而輒解,名之曰蟹,一似出于此”(宋·陸佃《埤雅》);或說“是物以解結散血得名”(明·馮時可《雨航雜錄》);或說“此物每至夏末秋初,如蟬脫解,名蟹之意,必取此義”(宋·寇宗奭《本草衍義》)。說蟹可以溶解漆,說蟹可以解結散血,當是后來發(fā)現(xiàn)的功效,恐怕與蟹得名無關。至于說它“如蟬脫解”,即像蟬那樣要脫解外殼才稱名為“蟹”的(順便說一下,蟹不只是“夏末秋初”解殼,而是一生解殼不止的動物,解殼一次,長大一圈,最終以無力解殼而死),則依據(jù)了生長特點,為觀察所得,應該說更為原始,更近事實,不過也使人產生疑團:蟬解殼,蝦解殼,解殼的動物多得很,為什么獨獨稱它為“蟹”呢?
比較起來,清·屈大均《廣東新語》說“其味絕佳,解其渣滓不用,用其精華,故曰解(蟹)也”最為可信。“蟹”的字根是“解”,解就是解開,剝開,剖開,脫開,這是吃螃蟹的時候人人都有的解殼食肉的經驗。當然,凡甲殼類食物都要解殼,可是吃蝦吃螺吃河蚌吃甲魚之類,一次性解殼就行了,唯有吃螃蟹,腳要解殼,螯要解殼,胸甲要去臍掀蓋地解殼,而且吃到胸腹又有一倉一倉的乳白色薄殼要解,件件解,截截解,層層解,倉倉解,這感受是獨特而與眾不同的,是印象深切而誰都在意的,于是先人就在《易經》等著作里加了個“蟲”部(古人把蟲看得很寬泛,鳳凰為羽蟲,麒麟為毛蟲,神龜為甲蟲,蛟龍為鱗蟲,“倮蟲三百六十,圣人為之長”,連人也稱之為蟲),把動詞變?yōu)槊~,稱這種“剛在外”的甲殼動物為“蟹”了。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已經被時光的波濤湮沒,可是中國人吃螃蟹的3000多年歷史卻由“蟹”字透出了消息。
錢倉水(作者單位:淮陰師范學院)
新聞推薦
- 兩岸青年論壇在香港舉辦 聚焦人工智能發(fā)展2025-01-09
- “浙”里江山登高迎新年,兩岸攜手逐夢新征程2025-01-09
- 融·合|“回家”的運動 讓兩岸青年的心貼得更近2025-01-09
- 誦《鄉(xiāng)愁》、齊跳舞 兩岸青年同書中國“?!?/a>2025-01-09
- “西安藝術之匙·歷史之門”臺灣大學生研學活動在西安舉辦2025-01-09
- 2025年第二十三屆“兩馬同春鬧元宵”燈會完成全部布展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