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廢“臺獨”黨綱 蔡英文與張志軍才有得談

臺灣《旺報》18日文章,原題《廢臺獨黨綱 蔡張會才有得談》,作者為臺灣戰(zhàn)略學會理事長、教授王昆義,全文摘編如下: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預定月底訪問臺灣,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已經(jīng)表態(tài)愿意在“不預設前提”下與張志軍會面。但是臺陸委會安排的行程中,并沒有讓張志軍到臺北市參訪,使得“張蔡會”未見就先破局了。

 

如果“張蔡會”能夠?qū)崿F(xiàn),將有很大意義。就像去年10月在上海舉辦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當時“獨派”的“新臺灣國策智庫”也掛名參與,并由董事長吳榮義率員參加,在論壇吳榮義也參與主題發(fā)言。

 

前幾天已經(jīng)卸任的國臺辦前副主任孫亞夫到臺灣訪問,他的第一站竟然是“新臺灣國策智庫”,孫亞夫并說是來會一會“老朋友”,才見過一面,紅綠之間就可已變成“好朋友”。不僅吳榮義親自接待,智庫的創(chuàng)辦人辜寬敏去年雖然沒有去上海參加論壇,但對孫亞夫也扮演稱職的地主角色,讓賓主盡歡。

 

從這個案例來看,現(xiàn)在的綠營已經(jīng)不是鐵板一塊,只要紅綠能夠多交流,誰都可以變成“老朋友”。所以,民進黨籍的臺南市長賴清德雖然在6月6、7日兩天到上海一趟,這對整個民進黨而言也是另一種破冰之旅。去過大陸兩次的高雄市長陳菊,這一次張志軍訪問臺灣,陸委會就把高雄市排在最后一站,而且還是見完陳菊以后再回大陸。

 

蔡英文這次擔任民進黨主席,已經(jīng)不是2008年初任黨主席時候?qū)﹃愒屏謥碓L號召群眾圍堵的“暴力小英”。蔡英文回鍋后確實讓人看到她想改變,只要大陸多給蔡英文或民進黨高層機會,雙方也許能擦出交流的火花,而不會在“臺獨黨綱”和“一個中國”之間糾纏不清。

 

其實,許多政治的智慧并不是在對談中出現(xiàn),它更可能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當下各方所需的政治語境,只要多往來,絕對沒有過不去的坎。“新臺灣國策智庫”是一個例子,賴清德也是一種模式,陳菊更是開創(chuàng)紅綠交流最好的案例。

 

而現(xiàn)在最可惜的是蔡英文既然有意愿跟張志軍會面,但是陸委會卻沒有排定這個行程,也許以后只有讓蔡英文自己跑到大陸去,以黨主席的身份,她想見誰,應該都不是難事。難的就是她在2016年以前,是否會廢除“臺獨黨綱”。

 

“臺獨黨綱”是在蔡英文加入民進黨以前就存在的,但是現(xiàn)在時過境遷,它是否還有必要存在于黨綱之中?既然民進黨人都認為“臺灣已經(jīng)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為何還要高掛一個“臺獨黨綱”在那里示人呢?這是否是民進黨人對自己主張的“臺獨”沒信心呢?

 

事實上,民進黨就因為有“臺獨黨綱”,讓他們無法參與兩岸關系的發(fā)展,相對的,在陳水扁執(zhí)政的8年中,原是兩岸經(jīng)歷全球化發(fā)展最快速的8年,但是民進黨讓臺灣失去了這個機會,也讓馬英九這幾年的執(zhí)政變成難以承受之重。

 

臺灣實在沒有時間繼續(xù)走日本1990年代的停滯時期,所以2016年不管藍綠誰當政,都不可能離開中國大陸的發(fā)展,也不可能繼續(xù)走“鎖國路線”。一個簡單的案例,在大陸的“數(shù)碼商城”中,可以看到三星的手機占滿全商城最重要的位置,但是我們曾引以為傲的宏達電智能型手機卻看不到一支。

 

這是臺灣還沒有把大陸從“世界工廠”轉(zhuǎn)換成“世界市場”的緣故。所以,多一點開放的心胸去面對大陸的發(fā)展,才是臺灣面對大陸最正確的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