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臺灣流行“溯溪”

 

臺灣東部的花蓮縣,一邊是中央山脈林立的高峰,一邊是浩瀚湛藍的太平洋。陡峭的溪谷,巨大的落差,不長苔蘚的河灘,加上雨水豐沛,處處瀑布、水簾、湍流,成為溯溪運動的絕佳地形。

 

親水,美麗秘境

 

從市區(qū)驅車20分鐘,大陸媒體駐臺記者一行在花蓮縣休閑旅游協(xié)會引領下,來到密林深山中。在數座2000米高山圍成的集水區(qū),孕育幾條重要河川,砂婆礑溪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是灌溉水源地,人們進去需要辦準許證。當地漢族人、原住民(太魯閣人、阿美人)一向把這條溪當作戲水的秘密基地,夏天溜進這片秘境,在那連串的深潭里親水戲水,如今,這里成為溯溪冒險旅游的好去處。

 

砂婆礑溪有“三寶”,一是豐富的沙金,二是潔凈的水資源,三是森林資源。溪谷人跡罕至,環(huán)境是原生態(tài),奇形怪狀的巨石觸目可見,檜木、紅豆杉、鐵杉、香杉等樹木漫山遍野,臺灣獼猴、水鹿、山羌、山豬、臺灣固魚(苦花魚)棲息其中,更不用說各種野花野草野菜了。

 

溯溪,顧名思義就是沿著溪谷逆流而上。它必須克服地形阻隔,需要技能和體能。專家說,溯溪是一種綜合性的山野活動,等于攀巖加野外求生加登山技能。它從易到難分為A-F六個等級,其中A級不必使用繩索,可輕松往返溯行,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參與,行程輕松簡單。B級,攀降行走在傾斜巖根、瀑布湍流中,在深潭涉渡、泳渡時,要用繩索以免被激流沖走。

 

溯溪的裝備,溯溪鞋是特制的,有很強的防滑功能。長時間浸泡在溪水里容易變冷,要穿防水防寒衣,連體緊身的。要配備繩索,還有,戴頭盔。

 

攀爬,四肢并用

 

我們穿上泳衣,套上防寒衣,戴上護膝。教練帶我們在下游攔砂壩進行熱身,學習一些技巧,如互相擊水、適應瞬間入水等,然后沿溪而上,在干凈的溪谷里攀爬,體驗逆流的樂趣。沿途地形多變,領隊帶我們闖過一道道關卡。首先,大家彼此手腕交扣,橫越攔砂壩。美麗的水濂像一條披在高山上的白色絲巾,手拉手通過水濂洞,是進行一場天然SPA,十分清涼刺激。前面巨石當道,我們只能雙手攀繩,四肢并用上攀,這對臂力是個考驗。教練用自己強有力的肩膀,為力氣小的隊員充當肉身階梯。

 

往上游走,大自然的力量在巨石上雕琢成平滑的水道,水花飛濺奔向潭中,教練選擇比較沒有尖凸棱角的溪段,讓我們滑個夠,膽大的倒著滑進潭中。水性好的人,教練會帶他戴上蛙鏡潛入深潭,可以看到悠游的溪魚。

 

教練配合地形,設計多項關卡,以增加娛樂效果和團隊的親近感。水簾之上,七八人交叉搭肩,一起滑下潭去。深不見底的水潭阻擋行路,教練拋過一條繩索,大家拉著它逆著強大水流,與下沖的力度抗衡。在多個溪段,一伙人就這樣拉著繩子或水或岸,互相幫助向上游挺進,這種合作,很容易增強團隊默契和友誼。在一個開闊的潭里,教練教起了水上芭蕾陣,20多人仰臥水中以腳夾腰以手劃水,結成一條S形的人龍,在水中搖擺著挪動,誰做得不默契,龍陣就斷了。

 

最后一關是跳水,這條溪最高的瀑布有兩層樓高,在教練引導逼迫下,我們一個個尖叫著從巖壁縱入身潭,那一刻,不免襲上恐懼,腦中空白,不確定置身何處,瞬間進入深淵,被白色氣泡所包圍,很多人會嗆水,急急上浮探出頭來,簡直是歷劫重生啊!

 

這段溪的景觀很集中,單程不停留只要1個半小時,再往上走就更難,要有點專業(yè)技能才能去。回程無陸路,大家沿溪連爬帶溜返回。

 

水聲漸行漸遠,遠處,山是那樣的雄偉,而一路歡騰向下的溪水,就像是大山奔向大海的思路,它曲折多變,有點讓人捉摸不透,好像只有逆流而上,才能走近它思想的源頭,去猜想大山的心思。

 

同伴們都說,玩過溯溪,才知道什么叫親近大自然。

 

相關鏈接:

 

臺灣溯溪

 

花蓮縣休閑旅游業(yè)者開發(fā)的溯溪線路,除了砂婆礑溪,還有白鮑溪(較平順,適合親子同游)、翡翠谷(巨石、急流、水潭、瀑布處處可見)、慕谷慕魚(花崗巖刻劃的峽谷地形,沿途奇萊山、能高山綠林環(huán)抱,隱密幽靜,有天然的10米跳臺)。

 

全臺灣溯溪地點更遍布南北,如北部的老梅溪、頭前溪、金瓜寮溪、內洞溪、大羅蘭溪、鹿皮溪等,中部的打必厝溪、登仙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