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將北洋海軍招牌藏靖國神社 系李鴻章手書

點擊進入下一頁

1906年,辛亥志士向巖寄自日本的家書 (向虎雛供圖)

 

點擊進入下一頁

甲午戰(zhàn)敗后,日軍侵占“海軍公所”歷史照片 (資料圖片)

 

日本靖國神社掠藏著一塊由晚清重臣李鴻章為北洋海軍所書的“海軍公所”橫匾。昨日,辛亥志士向巖嫡孫、武漢大學教授向虎雛先生向本報披露這一鮮為人知的秘聞。百余年前,其祖父留日期間寄回的家書記錄了此事。(記者蔣太旭 通訊員向菲)

 

向虎雛教授的祖父向巖為湖北漢川人,1905年東渡日本學習軍事,次年參加中國同盟會,1908年回國,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鄂軍第八師參謀長。

 

向教授向記者展示的這份家書共12頁信紙,落款日期為1906年6月1日。在這封家書中,尚在日本學習軍事的向巖,向國內的“父親大人”講述了自己在日本親眼目睹日本天皇閱兵、例祭戰(zhàn)亡軍士,及在靖國神社看到李鴻章所書“海軍公所”匾額經過。

 

向教授介紹,海軍公所亦名北洋水師提督署,門上掛有李鴻章甲午(1894年)五月為北洋水師提督署題的“海軍公所”橫匾。甲午戰(zhàn)敗后,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中國賠償日本軍費2.3億兩白銀,另加所剩的北洋水師艦艇,共計3億多兩白銀,相當于日本4年GDP產值總和。日軍還特別摘下李鴻章題寫的這塊匾,作為標志性的戰(zhàn)利品,放在東京靖國神社炫耀其“戰(zhàn)功”。

 

這封家書寫于中日甲午海戰(zhàn)發(fā)生后的第12個年頭。家書中披露,靖國神社內“藏甲午之役所奪于中國之物最多。并有‘海軍公所’四字之匾額,系李鴻章手題者。”血氣方剛的向巖在家書中對此痛陳國恥,且“愛國之心油然而生,復仇之念勃然而起”。

 

向虎雛表示,他準備將祖父留下來的家書捐贈給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

 

鏈接>>>

 

“海軍公所”位于威海城區(qū)東部,劉公島南部偏西處。曾為北洋海軍提督及其總兵、副將、參將們議事辦公之地,故名。

 

清光緒九年(1883年),清廷創(chuàng)辦北洋海軍,辟大連灣、旅順口、威海衛(wèi)、膠州灣為屯泊口岸,選擇了威海衛(wèi)劉公島為基地。這座提督署即威海行營,興建于1888年(光緒十四年),占地面積近1萬平方米,整個建筑畫棟雕梁,精描彩繪,朱紅圓柱,青瓦飛檐,為古典宮廷式建筑。海軍公所1977年12月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進行整修,內設甲午戰(zhàn)爭展覽廳、蠟像館等八個展廳,陳列中日甲午戰(zhàn)爭的歷史文物和史料。1988年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向虎雛教授說,今天海軍公所遺址門前所掛李鴻章書“海軍公所”匾,為后來重做。(記者蔣太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