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華人拆彈家將退休 最難忘“坐在炸彈上拆彈”

袁漢榮。圖片來源《文匯報》

 

中新網(wǎng)3月4日電 據(jù)香港《文匯報》報道,不少電影情節(jié)都有拆彈專家冒著冷汗、屏息靜氣拆彈的驚險情節(jié)。香港的拆彈專家,全隸屬于1972年成立的警隊行動部爆炸品處理課,而在爆炸品處理課服務(wù)逾21年的袁漢榮,更是首位華人拆彈專家,他將在今年7月退休。在多年的拆彈生涯中,袁漢榮表示,最驚心動魄的一次是于海上坐在一枚大炸彈上拆彈,在危機四伏的情況下,最終順利將信管拆除。

 

袁漢榮憶述,1995年于青衣島海面,一艘貨輪起錨時,發(fā)現(xiàn)一枚重500磅的戰(zhàn)時美國制M64大型炸彈纏在錨上,情勢險峻。衡量不同的拆彈方法后,袁漢榮決定親身上陣,穿上救生衣攀上船錨,坐在炸彈上檢查彈身、彈殼與拆除信管,花了個半小時才將信管拆除,解除危機。袁漢榮坦言,坐在炸彈上拆彈是國際罕見做法,當(dāng)時彈身濕滑得難以坐穩(wěn),深怕稍一不慎便葬身大海。

 

袁漢榮表示,拆彈專家面對的危險,不止是隨時爆炸的炸彈,還有炸彈所處位置的環(huán)境,難度最高的,是挖泥船掘出炸彈時,要爬過濕滑的挖泥船鐵梯,在滿載浮泥的船艙下進行拆彈,加上彈身濕滑,增加拆彈的難度;而且挖泥船因工作成本高,并不會停駛,故拆彈專家需要在船只行駛中迅速拆彈,難度極高,亦是最為危險。

 

袁漢榮又指,要成為拆彈專家應(yīng)付危險萬分的工作,首先接受四年訓(xùn)練,包括到英國兩間軍校接受土制炸彈、常規(guī)軍火與生化核武器訓(xùn)練,及赴澳洲與加拿大實習(xí),并考獲專業(yè)警司資格。袁漢榮透露,要拆彈必須了解不同炸彈的結(jié)構(gòu)和成分,所以每位拆彈專家基本上都 懂得制造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