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大俠分布圖”走紅網(wǎng)絡(luò) 河南大俠最多!

原標題:90后自制“金庸筆下大俠分布圖”走紅網(wǎng)絡(luò)

 

大俠分布圖 (圖片來源:河南商報 制圖/鄭萌)

 

窩在宿舍被窩看武俠,這曾是70后、80后們珍貴的青蔥記憶。對于在互聯(lián)網(wǎng)浪潮里成長的90后、00后來說,武俠小說可要遠比網(wǎng)絡(luò)游戲來得陌生。

 

可前不久,一名90后百度吧友發(fā)布了一份自制“金庸大俠分布圖”,其中河南省以50名大俠位列第一。

 

盡管有網(wǎng)友質(zhì)疑圖表不嚴謹,但更多人還是在“江湖煮酒”中熱鬧了一把。

 

火了

熱捧

3天1630條回帖

 

3月23日,一篇題為《誰說90后不看武俠,看本人自制一份金庸大俠分布圖,求鑒定》的帖子出現(xiàn)在百度金庸吧。短短3天時間,引來45頁1630條回復帖。

 

帖子里給出《金庸大俠分布圖》和代表人物統(tǒng)計表,詳細統(tǒng)計了金庸著作中出現(xiàn)的大俠在全國各地的分布。其中河南省以石破天、虛竹等50名大俠位居榜首,其次是山東41人,江蘇36人。

 

帖子作者“蛋疼要人命么”自稱是一名武俠迷,90后。在看完金庸的全部作品后,想跟大家分享下90后們讀武俠不一樣的看法。

 

作者稱,“大俠”們必須是有作用和影響力,打醬油的直接放棄,并結(jié)合歷史資料和金庸武俠小說的描述共同找到每個人的籍貫依據(jù)。

 

熱捧

死磕精神獲贊許

 

在回帖中,有不少網(wǎng)友提出了疑問:統(tǒng)計中是不是把一些中華高手標記為“海外”,不少大俠成名地與籍貫地也有爭議,還有些地名古今有變化,不能照搬照用……

 

“從初中開始算起,讀金庸先生的書,應(yīng)該有20多年了吧。”金庸迷孫華鋒挑刺說,表格部分地方與原書還是有出入的,比如:小桂子母親是揚州城的妓女,小桂子生于妓院之中,不能是北京的;袁承志是袁崇煥的兒子,其父長年戍衛(wèi)邊疆,本人因禍葬于華山,也不能算是北京的。

 

作者“蛋疼要人命么”大度地表示:“大家有問題都提出來吧,等我再看看書,再一一回答。”

 

也有很多網(wǎng)友對作者認真死磕的精神表示贊許,畢竟現(xiàn)在看電視劇的多,完整看完小說的人屬鳳毛麟角。

 

吧友“我我后悔了”則提出疑問:“河南的大俠為什么那么多?難道(是因為)中原武林有少林寺?”

 

較真

金庸小說不重地域

 

金庸粉絲孫華鋒說,河南大俠非常內(nèi)斂,多深藏不露。以掃地僧為代表,若非不得已,將永藏于深山或鬧市。他說:“看金庸武俠,首先看到的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其次,會看到俠骨柔腸;而最終,大家從金庸武俠小說中,看到的是普遍的人性,君子劍可能是偽君子,魔女也可以成為圣姑。”而鄭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劉宏志則認為,從文學角度看,金庸著作中沒有太多地域概念,“金庸里的主人公,其實是他個人理想的追求,謙恭、無欲則剛,大漢族意識正是金庸所批判的。”

 

評點

河南大俠多低調(diào)

 

代表河南出場的兩位大哥級人物:《俠客行》里的“石破天”、《天龍八部》里的 “虛竹”,被金庸塑造得驚人相似:謙遜、純樸、善良、真誠,與世無爭,對事物沒有成見,不知心機是何物。

 

小說《天龍八部》中,少林寺掃地僧一共出手四次,每次出手后,都是深藏功與名,笑而不語。

 

小說中描述:“一個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著一把掃帚,正在弓身掃地。這僧人年紀不少,稀稀疏疏的幾根長須已然全白。”

 

這造型也曾是一代高人的標配。而其與少林之間的淵源,也算是對少林高人的注解。

 

小說《天龍八部》的最后,掃地僧為化解蕭家與慕容家恩怨,分分鐘撂倒蕭遠山、慕容博,又用高超醫(yī)術(shù)使兩人起死回生。

 

最后,就是雙方大徹大悟,一心向善的美好結(jié)局了。掃地僧,則深藏功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