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古建筑 就是為兩岸交流搭臺唱戲

燕尾脊(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紅磚紅瓦燕尾脊,是閩南古建筑的最大特色,而臺灣各地有不少保存完好的宮廟,它們是延續(xù)閩南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絕好載體。”采訪中,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康壽的這番話,令人印象深刻。臺灣的寺廟大多為福建移民所建,所以閩臺之間的民俗信仰交流極為密切。透過這一座座廟宇,讓我們欣賞到了許多具有中華傳統(tǒng)文化風(fēng)貌的古建筑,而這豐富多彩的宮廟建筑,值得兩岸攜手進行保護與傳承。

 

采訪鹿港龍山寺,讓記者收獲了不少感動與思考。感動,來自于鹿港龍山寺對古建筑的精心保護與傳承,無論是殿前龍柱、還是八卦藻井,都依舊保持著閩南特色。所以,穿梭在鹿港龍山寺中,既倍感親切,又可親眼見證閩臺文化的一脈相承。臺灣《臺閩地區(qū)的古跡與歷史建筑》一書,就曾將泉州龍山寺與鹿港龍山寺,泉州孔子廟與臺北孔子廟等進行比較,而它們都是閩南文化的產(chǎn)物。

 

可以說,正是福建的石材木材、能工巧匠、營建技藝以及閩南文化源源不斷地注入這里,才成就了這間“臺灣一級古跡”的建筑之美。正如王康壽所言:“沒有什么能像傳統(tǒng)宮廟以及附著在其上的宗教信仰一樣,能讓兩岸信眾的心如此緊緊相連,并且越走越近。”那些以寺廟為代表的古建筑,承載了許多歷史記憶和文化元素。因此,下大力氣對古建筑進行保護與傳承,就是在為兩岸民間交流搭臺唱戲。(記者 劉深魁)